大家好~
我今次向大家介紹一些簡單手法, 對咳嗽或咽喉不適有舒緩效果, 亦可作為日常保健, 預防感冒或頭頸部不適~大家不妨一試~
注意: 1.每人體質存在個別差異 , 做任何動作出現不適, 應立刻停止, 並詢問相關專業人士~
2.以上手法只適用於一般防治, 如咳嗽嚴重或頭頸部已出現嚴重症狀, 請及早諮詢你的中醫師~
舒緩咳嗽1
舒緩咳嗽2
舒緩咳嗽3
舒緩咳嗽4
資料提供: 王冰瑩中醫師
甚麼是「揮鞭式損傷」?
近日,發展局長陳茂波昨日遇上交通意外,引致「揮鞭式創傷」 。
「揮鞭式損傷」,又稱「頸部揮鞭樣損傷」、「馬鞭式創傷」、「頸部鞭打證」,中國人社會對它感到較陌生,但其實這是很常見卻又為人忽視的意外傷害,需要認真處理。
「揮鞭式損傷」常見於交通事故或乘坐過山車時,頭頸突然被大力甩動,頸部肌肉和韌帶伸展超過正常動作範圍,而造成局部軟組織受傷,甚至頸骨錯位;患者在受傷不久後可有輕微疼痛或沒有出現任何症狀,但在幾天或幾星期後可發生頸部酸痛,痛感可在幾個月甚至幾年內反復發作,甚至可出現頸椎受損引發的症狀,如頭暈、聽力或視力障礙、失眠、甚至影響消化、呼吸系統,和引致腰痛等。
如何預防「揮鞭式損傷」?
很多人對於「揮鞭式損傷」認識不足夠,頭頸部意外創傷後,以為「沒有即時疼痛」就不用理會。其實,揮鞭式損傷,可潛伏一段長時間才出現後遺症。
因此經過揮鞭式創傷後,縱使通過檢察手段「證明」頸部沒有異常,也應該先作出「預防性治療」。因為人受到撞擊/抽動時,出於自我保護機制,相關肌肉、筋膜必定會自動收緊。這些收緊狀況,並不能憑照片等檢查手段發現,時間日久,這些收緊的軟組織得不到放鬆,長期錯位、失衡,就會出現各種症狀。據統計顯示,發生「揮鞭式損傷」以後,百分之四十的人可能發生脖子長期疼痛,形成後遺症。所以,就算即時照片結果正常,發生意外後宜先作預防性治療,治療手段包括「手法理筋」或「針灸」,把收緊或錯位的軟組織放鬆,減低引發「後遺症」的機會。
不單是「揮鞭式損傷」,在發生其他損傷時,人體筋膜也會有「保護性收縮」的情況,若然得不到適當放鬆,容易引發後遺症,所以在發生跌傷、扭傷等意外後,不可掉以輕心,必須認真處理,作出適當的「預防性治療」。
和生中醫藥坊 註冊中醫王冰瑩
落枕,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嚴重的情況,頸部向左右上下動彈不得,可說苦不堪言。
中國人很早期就懂得利用藥枕來養生。
晉代葛洪著《肘後備急方》中,就有描述以蒸大豆裝枕治療失眠。
睡藥枕可使藥性直接作用於頭頸部,利用睡眠時後頭部的溫度,促使藥物有效成分的發散,緩久刺激經絡穴位,以收治病祛邪,平衡氣血之效。
適當成分的藥枕,對於落枕、頸椎病等,有一定防治效果。
落枕防治藥枕DIY:
配 方:防風,羌活,桂枝,葛根 各100克
菊花,茯神,夜交藤 各60克
白芷,蔓荊子,丹參,川芎,石菖蒲,厚樸 各30克
功 用:祛風化濕,通經活絡,兼能寧神安睡。
適 應 症:經常對電腦工作、落枕、頸椎病、頭痛、失眠患者。
作 法:先將藥物用篩子過濾,除去灰土,然後和勻壓成碎屑,裝入紗布袋中作為枕
芯,再套上枕套即成藥枕。高度以10-15公分為宜。亦可配合枕頭同用。
用 法:1/ 以三個月為一療程。通常藥枕要用上1-2個月才漸漸見效。
2/ 最好隔3個月更換枕芯,以確保有效發揮。
3/ 保養:每二至三週日曬一小時,以保持乾燥。不用時應以塑膠袋封好,防
止有效成分揮發;收藏在陰涼乾燥處,以免受潮。
備 註:1/ 每晚睡前飲少量溫水,防止芳香類藥物耗傷陰津。
2/ 若使用後,出現皮膚過敏、或其他不適,即應停用。
資料提供: 和生中醫藥坊 註冊中醫 王冰瑩
▲相關病案:
▲ 相關文章:
春天是陽氣升發的季節,最宜養陽養肝;但由於天氣潮濕,人體容易聚濕,影響到脾的運化功能,從而阻礙肝氣的疏泄。所以,春季養肝之餘,也應兼顧脾的護養。
那麼,在春天時節,我們應怎樣去養陽養肝健脾呢?
其實道理很簡單,只要「順應自然」,微調一下生活習慣,你都可以成為春季的養生達人:
情緒方面:
情緒會直接影響肝的疏泄功能。根據中醫理論,肝屬木,性喜調達,養肝最重要的是調節情緒,保持心境愉快,尤應戒怒。若情志不暢,不單會使肝氣鬱結,更會影響脾的運化功能。至於調養情志的方法有許多,例如親近大自然,聽聽柔和的音樂等,都是好方法。保持心境開朗,肝氣疏泄正常,身體各臟腑也能發揮最佳功能。
穿著方面:
由於肝喜條達,日常穿衣服要寬鬆,盡量少束縛,以免阻礙氣血流通──其實這點四季皆須注意。另外,春季正是乍暖還寒之時,加上人體陽氣開始趨向於表,皮膚腠理漸漸舒展,開始變得疏鬆,對寒邪的抵抗力有所減弱,要特別注意保暖,以免受涼。《千金要方》主張春衣宜「下厚上薄」,既養陽,又歛陰,可作參考。
飲食方面:
《攝生消息論》言:「當春之時,食味宜減酸增甘,以養脾氣」。酸味具收斂之性,不利陽氣的生發,春天不宜多吃;刺激、肥膩、生冷之品也宜少吃,以免阻礙陽氣升發或耗損陽氣。
春天可多食甘,例如大棗、蜂蜜之類,助脾氣健運;亦可適度吃些辛散的食物,如蔥、薑等,以提升陽氣。
運動方面:
在寒冬裡,人體的新陳代謝,藏精多於氣化,各臟腑的陽氣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入春後應加強鍛鍊,以增長陽氣;若久坐不動,容易肝鬱氣滯。不妨到室外空氣清新的地方活動一下,早上或黃昏時到公園曬曬太陽,舒展形體。肝藏血,在體合筋,因血能養筋之故;做些伸展筋骨的運動,可以柔筋益肝。但注意運動要適量適度,太劇烈的運動容易汗出過多而耗氣傷津。
休息方面:
內經說:「人臥則血歸於肝。」充足的睡眠是護肝的黃金定律。
適當的休息有助於強化肝臟,但久臥傷氣,睡懶覺不利於陽氣的生發。古人認為春季宜夜臥(但注意不要太晚)早起,使陽多而陰少,以應春升之氣。
防病保健:
初春由寒轉暖,溫熱毒邪開始活動,應注意日常家居清潔,多開窗戶,使室內空氣流通。可在室內放一些薄荷油,任其揮發,以淨化空氣。每天按壓風池、足三里、陽陵泉等穴位,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另外,注意口鼻保健,有助阻斷溫邪上受首先犯肺之路。
春天保健穴位:
1﹒風池:
位置:在項部,當枕骨下,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功效:祛風,解表,清頭目,利五官七竅。
2﹒陽陵泉:
位置:小腿外側,當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
功效:疏肝利膽、清利濕熱,舒筋活絡。
2﹒足三里:
位置:在小腿外側,外膝眼下3吋,距脛骨前緣一橫指。
功效:調理脾胃,清熱化濕,強壯身體。
要解放體內的濕氣,還可以多煲一些湯水。以下介紹3款健脾養肝的湯料,非常適合在春天飲用,大家不妨試試!
1﹒冬瓜祛濕湯
材料:冬瓜(連皮) 白扁豆 生薏仁 赤小豆 山藥 黨參
功效:利水消腫,通小便
適合:脾虛人士──經常疲倦,身體痠重,胃口不佳或大便稀爛者
2﹒祛濕去脂茶
材料:決明子 陳皮 荷葉 首烏 五指毛桃
功效:利水降脂,排毒通便
適合:日常飲食肥膩、肥胖或膽固醇過高人士
3﹒養肝明目湯:
材料:枸杞子 豬肝 淮山 薑片
功效:養氣補血,補肝明目
適合:常對電腦工作或肝腎虧虛、視力衰退等人士
資料提供: 和生中醫藥坊 王冰瑩 註冊中醫師
▲ 相關文章:
人體某些穴位,除了有治病的功效外,還可用於美容,提升機能,延緩衰老,使肌膚潤澤,神采煥發。常用的美容穴位包括:
頭面眼部
1﹒睛明:目內眦旁0﹒1吋。
治療:消除眼睛疲勞;保持眼周皮膚彈性,預防眼部皺紋。
2﹒攅竹:眉頭凹陷處。
治療:頭痛,眼睛疲勞,眼皮痙攣等;消除與膀胱相通的面部及身體浮腫。
3﹒絲竹空:眉梢凹陷處。
治療:頭痛,眼睛充血;預防眼角皺紋。
4﹒瞳子髎:目外眦旁0﹒5吋。
治療:眼尾皺紋,黑眼圈,額部粉刺。
5﹒四白:瞳孔直下,當眶下孔凹陷中。
治療:面部浮腫、雀斑、皺紋、膚色暗啞。
6﹒太陽:在眉梢與外眼角中間,向後1吋凹陷處。
治療:頭痛或眼部疲勞;預防面部雀斑、皺紋、粉刺。
7﹒顴髎:目外眦質下,顴骨下緣凹陷中。
治療:眼部周圍皮膚痙攣,消除面部浮腫,使臉色紅潤。
8﹒迎香:鼻翼旁0.5吋,鼻唇溝中。
治療:鼻炎、鼻塞;改善皮膚暗啞,使肌膚潤澤。
9﹒下關:顴弓與下頜切跡之間的凹陷中。
治療:保持皮膚潤則,粉刺,色素沉著,防止皺紋。
10﹒頭維:額角髮際直上0﹒5吋。
治療:增強體質;使頭髮烏黑光澤。
11﹒風池: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之間的凹陷中。
治療:肩部及頸項酸痛。
12﹒百會:在頭部,當前髮際正中直上5吋,兩耳尖連線終點處。
治療:情緒緊張引致的失眠、精神萎靡、容顏憔悴。
手部:
1﹒曲池:屈肘,當肘橫紋外端凹陷中。
治療:皮膚炎症,清除內熱;雀斑、粉刺。
2﹒合谷:在手背,第1、2長古兼,當第2掌骨橈側的終點處。
治療:暗瘡、粉刺、面部水腫等。
腹背及腿部:
1﹒關元:臍下3吋。
治療:促進元氣。
2﹒腎俞: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吋。
治療:預防衰老,脫髮、浮腫。
3﹒血海:髕骨嫩內上方2吋。
治療:改善月經問題;黑眼圈,皮膚粗糙暗啞。
4﹒足三里:膝下3吋,脛骨嵴外一橫指。
治療:提升體能;營養皮膚,消除黑斑、皺紋。
5﹒三陰交:內踝上3吋,脛骨內側面後緣。
治療:女性經期不適;幫助消化及水液代謝,消除浮腫。
6﹒太衝:在足背,第一、二蹠骨底之間凹陷中。
治療:疏肝解鬱,消除緊張、失眠。
想美容的人士,平日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取以上穴位,做推拿按摩,或可找醫師進行針灸或按摩點穴等手法美容。
自助式保健美容可以每天都進行。正式的針灸推拿美容,則可一週進行1-2次,視乎醫師的建議。
要注意的是,由於以上部分穴位有收縮子宮的作用,懷孕期婦女切勿自行按壓穴位。
如有任何疑問,應諮詢您的中醫師。
日子有功,要堅持才能見到美麗的成果呢!
圖/文: 和生中醫藥坊 王冰瑩註冊中醫師
問:什麼是「針灸保健」?
針灸保健,就是用針刺激一定穴位,運用各種行針手法激發經氣,使人體新陳代謝機能旺盛起來,以達到強身健體、防病、抗衰老等目的。由於是以保健為目的,在施針、選穴方面,與一般針灸治療稍有不同,多選具強壯功效的穴位,要求施針手法,刺激度適中。
問:為何要進行保健針灸?
根據統計顯示,約有七成人士是處於亞健康狀態,即是,暫時沒有明顯器質性病變,部分人士甚至在現代醫療檢查手段中,「健康指數」處於「正常」水平,但其實身體已經累積了一定勞損,身心出現失調的徵象,如果不及時處理,在某些誘因刺激下,可能會引爆、形成症狀,造成嚴重後果。
中國傳統醫學,講究「防病」。《黃帝內經》明確提出:「上醫治未病」的思想,涵蓋「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瘥後防復」三個層面。
針灸保健,就是針對這種亞健康狀態作出調整,糾正身體失衡狀況,預防疾病,體現「治未病」的養生原則。
問:為何針灸可以保健、抗衰老?
針灸能強身養生,主要是透過經絡系統的作用。
所謂經絡,是運行全身氣血,聯絡臟腑肢節,溝通上下內外,調節體內各部分的通路。確保經絡通暢,對於保持人體健康有極重要的意義。
針灸刺激某些具有強壯效用的穴位,能激發人體內正氣,調和陰陽。其原理如下:
一是「通經絡」:針刺的首要作用在於「通」。中醫認為,機體各部分密切相關,臟腑出現疾病,必影響到經絡氣血,反之,經絡氣血不通也會影響臟腑。透過針刺,疏通經絡,就能確保臟腑功能正常運作。
二是「調虛實」:由於體質、環境、適應能力等因素影響下,人體容易出現虛實盛衰的偏向。針刺保健可根據具體情況,糾正這些偏差,虛補實瀉,以維持健康的狀態。
三是「和陰陽」:陰陽和諧乃人體健康的關鍵。針刺可通經絡、調虛實,使機體內外交通,營衛周流,陰陽和諧,自然運作良好,達至「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的健康狀態。
現在研究證明,針刺某些強壯穴位,能提高機體新陳代謝及抗病能力,可見針灸卻能保健防病。
問:針灸保健有哪些原則?
針刺保健,如想增強某一方面機能,可選用單穴,以突出其效應;如欲調理整體機能,則可選擇一組穴位,以增強其效果。具體取穴,因應各人具體其情況而定。一般保健施針,宜和緩,刺激量適中。但要注意,過飢、過飽、情緒不穩,過勞,孕婦及身體過度虛弱者,均不宜進行針刺。
問:一般常用養生穴位有哪些?
1﹒足三里:位於膝下三吋,脛骨外大筋內。為全身性強壯要穴。
功效:健脾胃,助消化,益氣增力,提高免疫力。
2﹒曲池:位於肘外輔骨。曲肘,肘橫紋盡頭便是此穴。
功效:調整血壓,防止老人視力衰退。
3﹒三陰交:位於足內踝高點上3吋,脛骨內側面後緣。
功效:增強腹腔臟器,特別是生殖系統的健康。
4﹒氣海:位於臍下1﹒5吋。
功效:保健、強體的要穴,能固本培元。
5﹒關元:位於臍下3吋。
功效:保健、強體的要穴,能固本培元。
問:哪些人士適合作針灸保健?
針灸保健適用於一般人士,尤其平日壓力較大的人士、病癒後想防止疾病再發的人士或自覺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士,應該及時透過保健手法調整身體。關心自身健康的人士,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及醫師的建議,定期進行針灸保健。
問:針灸保健的療程是怎樣的?
針灸保健,每周可進行1-2次,亦有2周進行一次的,要視乎體質及個別需要而定。每次針刺得氣後出針,或留針10分鐘。
和生中醫藥坊 王冰瑩註冊中醫師
「疼痛」是身體發出的警告訊號
現代社會「痛症」越來越年輕化——十多歲的青年人已經患上頸椎病、三十歲不到出現「五十肩」(肩周炎),這些情況並不少見。
慢性痛症之所以發生,主要的根由在於肌肉、筋膜緊張、收縮,引致局部血流不足或阻塞,代謝不良、廢物堆積,局部就會發生炎症、疼痛,這些緊張狀態發展至嚴重時,甚至可以影響骨骼和關節,造成各種人體結構形態失衡,從而影響到五臟六腑的正常運作,形成各種慢性疾病。
初起的疼痛只是一個訊號,告訴你你的身體需要「調整」、「放鬆」。
如果不加理會,緊張的肌肉和筋膜不能得到適時、適當的放鬆,就會出現各種更嚴重的「內傷」 。
造成我們的肌肉、筋膜緊張的原因是甚麼?
可能我們不察覺,以下原因確實會造成我們的肌肉、筋膜緊張﹕
◎精神緊張、情緒不安﹕精神壓力、負面情緒會啟動我們身體的「警報系統」,引起賀爾蒙
各種變化去應付「非常狀況」,但長期緊張、壓力會使「警報系統」沒法「關閉」,擾亂身
體的平衡,這種異常狀態常常通過骨骼肌以及體內器官的肌肉、筋膜緊張表現出來,久而
久之,引起不同部位的疼痛。
◎受寒受濕﹕寒邪、濕邪皆屬於「陰」,兩邪容易相合,阻滯氣機血脈的運行流動。如淋雨、
吹空調、久住濕地,皆為容易為「外寒」、「外濕」侵襲,耗傷陽氣,氣血不通或不能得到
正常養份,均會發生疼痛,即中醫所說的「不榮則痛」、「不通則痛」。
◎飲食生冷食物﹕寒、濕可從「口」而入,好吃生冷、甜膩食物,如魚生、冷飲、牛奶等,
容易引致脾胃損傷、運化失常,產生「內寒」、「內濕」,影響人體氣血運行,並且使肌肉、
筋膜收緊,引起疼痛。
◎長期不正確的生活/運動姿勢習慣/經常負重﹕均會影響肌肉、筋膜收縮,日久勞損,引發
疼痛。
◎老化﹕「骨正筋柔,氣血自流」,但隨人體逐漸老化,如果平日沒有進行正確的、規律的伸展運動,筋就會自然地縮短,經絡自然不通暢,慢慢形成各種「疼痛」及活動受限。
如何回應身體的警號
當身體任何一個部位出現疼痛,切不可輕視,因為這只是一個警報,提醒你要開始處理問題。試想想,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設若「外部」的肌肉筋膜經絡出現問題,「內部」的臟腑能不受波及嗎?那只是遲早的問題。
要保持健康,就先要保持「骨正筋柔」的狀態,要保持這狀態,先要使肌肉和筋膜保持放鬆。我們日常生活中可以做到的是,消除導致肌肉和筋膜緊張收縮的各種因素,例如少吃生冷,少吹空調,培養正確良好的姿勢習慣,多做適當的伸展運動等。
當然,肌肉筋膜已經收緊、深受痛症困擾的患者,最好尋求專業醫師的診治。
中醫治療痛症,可以採用針灸、整筋推拿、拔罐、內服中藥等多種手段,使緊張的肌肉和筋膜得以放鬆,具有疏通經絡、改善氣血供養,消除疼痛的效果。
當外在的肌肉和筋膜得到放鬆後,人體較為容易恢復到平衡狀態,對於保持身體內部健康也有著積極的意義。
和生中醫藥坊 王冰瑩註冊中醫師
▲相關文章:
當人受壓,身體便會產生「毒素」。
辦公室的空調、電風扇對皮毛造成壓力,造成循環不暢;
飲食不當,冷食、刺激、煎炸甜膩、菸酒等,會對腸胃造成壓力;
情緒緊張、工作過勞、休息不足、不良的姿勢習慣,環境污染、噪音等,統統都是構成壓力的元素。
當人受壓,肌肉、筋膜就處於緊張、收縮狀態,久而久之,影響氣血供養,器官功能降低,內分泌失衡;長期壓力下所產生的毒素,會使身體處於亞健康狀態,進而引發各種病變。
面對從四方八面而來的壓力,中醫的按摩推拿,可說是緩解壓力的一帖良方。
推拿按摩,不單可緩解肌肉痙孿,活血祛瘀消腫,更能疏通狹窄,分解粘連,滑利關節,整復错位。現在舉出幾個推拿常用區域,說明一下效果及主治﹕
1﹒頸背腰骶部﹕
背部為足太陽膀胱經及督脈的通道,上面有主理五臟六腑的穴位,正中有脊柱通過,在每節脊椎之間共有31對神經分布人體各處器官與肌肉,直接影響神經的通暢及各器官的運作,若能保持脊椎和間椎盤的健康和平衡,人體的自癒能力便在最佳的狀態。
背部肌肉緊張的人,免疫力低下,容易患上感冒、腸胃病,泌尿科病、婦科病,或出現精神緊張、容易疲勞等狀況。
效果﹕經常對背部經絡進行推按,可以解除神經壓迫症狀,消除疼痛,疏通阻塞,使各器官及神經正常供給營養,身體恢復正常的化學狀態。
防治﹕聲帶發炎、頸椎病、高血壓、貧血、頭暈頭痛、肩周炎、椎間盤突出,坐骨神經痛,不孕,月經病、經常感冒,頑固性便秘等。
2﹒胸部﹕
胸廓包藏心肺等重要臟器,與雙手連動,手部有手三陰經、手三陽經通過;手部重複活動,姿勢或用力不當,均會使手部勞損,拉動胸肌緊張,胸廓日久變形,進而影響心肺功能。此外,胸部有胸腺,為人體免疫器官之一,胸部肌肉緊張,血流不暢,也會影響人體免疫力。
效果﹕經常按摩胸部,可助保持胸部氣血通暢,能夠提高免疫力及心肺功能,預防心肺系統疾病,並能豐胸。
防治﹕心臟病、哮喘、鼻敏感、免疫力低下、乳腺增生等。
3﹒腹部﹕
腹部中央肚臍為神闕穴,下有氣海、關元穴,為任脈過處,腹腔也包含了排泄、生殖等重要臟器;乃是保健的要塞。
效果﹕經常按摩腹部,能保持毒素排出暢通,利肝膽、三焦,消除腹部脂肪,防治便秘。
防治﹕胃腸病、脂肪肝、高血脂、肥胖症、便秘、不孕、月經病等。
4﹒耳部﹕
中醫認為,腎開竅於耳,《靈樞﹒脈度》指出﹕「腎氣通於耳」,耳朵與經絡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手太陽、手足少陽、手陽明等經脈、經別都入耳中;足陽明、足太陽的經脈分別上耳前、至上耳角;六陰經都通過經別與陽經相合,而與耳相關連。根據全息理論,耳朵為全身臟器、部位的縮影。
效果﹕經常搓耳部可以防治聽力衰退,有助養腎,調理全身氣血,抗衰老。
防治﹕高血壓、耳聾耳鳴、失眠、頭暈頭痛、各種臟腑病變等。
5﹒頭面部﹕
頭為「諸陽之會」、「精明之府」,手足三陽經、任、督二脈均直接循行頭面;頭皮是大腦的保護層,中藏腦髓,五臟六腑的清陽之氣均上升於頭部,故頭部與臟腑經絡密切相連。
心主血脈,其華在面,頭面部血脈極豐富,心的生理功能和氣血的運行狀況,可從面部色澤變化顯露出來,故此面部能反映身體機能狀況。
效果﹕經常按摩頭面部,能抵抗腦退化,使內分泌正常,有利於調節全身狀況,也有美容和抗衰老的效果。
防治﹕失眠、頭暈、頭痛、眼睛疲勞、三叉神經痛、面癱、腦退化、容顏衰老、脫髮等。
6﹒上肢﹕上肢有手三陽及手三陰經通過,連於肩胛、胸廓,影響心肺、消化等功能。現代人難免要對著電腦工作,手部筋膜長期處於緊張狀態,最容易勞損,甚至形成各種常見病症,如彈響指、腕管綜合癥等。
效果﹕經常按摩上肢,有助對抗手部勞損,使肌肉保持柔軟和彈性,並有助保持胸廓形態平衡,從而預防心肺疾病。
防治﹕肩周炎、網球肘、腕管綜合癥、彈響指等。
7﹒下肢﹕足部乃人體與地面的接觸部位,承載人體重量,容易勞損。根據統計,一般人平均每天要步行大約8000步的路,在不負重的狀態下步行時,足部承受的壓力,是體重的1.2倍,要是跳躍的話,更要承受高達體重5倍的壓力。下肢有足三陽、足三陰經通過,連接人體五臟六腑;腿腳離心臟最遠,當年老時血液循環減緩,腿腳部最容易因循環不良而衰老。許多慢性病,也是先起於足部肌肉失衡。足部肌肉失衡直接影響到步態,從而使身體的重心失衡,骨架變形。久而久之,除了會形成足底筋膜炎、姆指外翻、骨刺、退化,更會造成骨盆扭曲、下背痛、脊椎側彎等病變,甚至影響到肩頸、頭部。
效果﹕經常按摩下肢,能使下肢肌肉放鬆,保持彈性,有利全身骨架的平衡。
防治﹕膝關節炎、急性膝/踝關節扭傷、下肢浮腫等。
注意﹕簡單的、保健性質的按摩,可以在家中自行進行;但若是已經形成病變的話,宜先向註冊醫師諮詢,以便作更有系統及針對性的治療。
和生中醫藥坊 王冰瑩註冊中醫師
一覺醒來,發覺頸部僵硬痠痛,轉動不利?那你已經患上「落枕」了。
落枕多因為勞累過度,身體虛弱,長期低頭工作,以致頸項肌肉,尤其胸鎖乳突肌、斜方肌、肩胛題肌等長時間被牽拉而勞損,加上一些誘因,如睡姿不確,枕頭不適用,使頸部處於過伸或過屈狀態,導致一側肌群在較長時間內過度伸展,以致發生痙攣,以致起床後頸部活動功能受限,旋轉或後仰疼痛不利。
遇上這種情況,可立刻進行熱敷,使患部氣血流通,以舒緩痠痛及痙孿。
另方面,也可以進行簡單的推拿按摩,紓緩痛楚﹕
1﹒揉痛點﹕將中指、食指、無名指併攏,在胸鎖乳突肌或斜方肌處找壓痛點,由輕到重揉3分鐘。
2﹒擦頸項﹕以掌心來回擦熱肩頸部約3分鐘,並擦大椎穴,力度由輕到重,切勿過度用力。
3﹒拿風池﹕以拇指和食指拿左右風池穴,約1分鐘。
4﹒按肩井﹕以拇指和食指按壓肩井穴,約1分鐘
5﹒搖頸﹕自己將頭部向各方向轉動,程序如下﹕
前屈> 回中線 > 後仰
偏左側> 回中線> 偏右側
順時針旋轉頸部 > 逆時針旋轉頸部
*注意,以上動作應緩慢進行,在受牽制的位置(感到疼痛的角度)可稍稍用力、停頓,但不要用力太猛,以免拉傷肌肉。
6﹒擊頸﹕用小魚際由肩頸部從上而下,從下而上迅速擊打2分鐘,要輕快地進行。
若然自行不能緩解,可能情況比較嚴重,應立刻向註冊中醫師求診,通過照燈、針灸或推拿,通常一、兩次治療就可以痊癒。
若為經常性落枕者,則可能是頸椎病前期的訊號,切勿忽視,應即求診,以免延誤病情。
和生中醫藥坊 王冰瑩 註冊中醫師
▲相關文章:
▲相關病案:
© 2024 和生中醫藥坊.
Made with by Graphene The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