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疹癢 (玫瑰糠疹)

吳小朋友,疹癢來診。他母親是沙田顯徑的舊病號,前幾天突然打電話給我﹕「王醫師,你是不是仍在油麻地呀?」「我剛搬了,在佐敦。」

這位舊病號在我年半前離職顯徑後,已經沒有連絡過,難得她仍記得我,我當然高興。

 「搬來才三天,仍有很多東西未整理,不好意思。」一大早回到診室,門後仍然放著紙皮雜物,地上的紙屑也未清理好﹒﹒﹒﹒﹒﹒

她一家三口都上來了,她先生也是我的舊病號,我幫他治好過蕁麻疹

兒子十五歲,有鼻敏感史,發疹3天,現在皮膚非常痕癢。牽起他的衣服,背部全是一塊塊的紅疹,輕微突起狀,「大腿部分更嚴重。」他母親著兒子撩起褲子給我診察。

 

「看過西醫,說是玫瑰糠疹,給了藥,但效果不顯著。」

「發疹前有過什麼不適嗎?」我問。

「先前發過燒,右邊頭痛,又沒胃口,想嘔。」那是有過外感了。

「那現在有什麼不舒服?」

「他胃不舒服,像有酸水,常常有痰。」母親代訴。

「痰是什麼顏色,質地?」

「白色,稀的。」

「平日飲食習慣怎樣?」

「都是年輕人喜歡吃的。冷飲,煎炸上火食物經常吃。」這樣脾胃當然有損害,怪不得感冒時脾胃症狀顯著。

「睡眠呢?」

「晚睡,打機呀。」母親搖著頭說。

視診,舌紅,黃膩苔,濕熱較重,脾胃又差。

把脈,沉弦為主。

 

小朋友因為曾經外感,餘邪郁於皮毛不去,發為疹癢。由於他平日飲食不節,損傷脾胃運化功能,聚濕太重,風熱邪與濕結,單單清熱,邪不易去,必須以化濕為要。

 「他的情況,雖有熱毒,但不能單單吃清熱藥,不然越吃脾胃越差,我調配藥物給他,以化濕為主,消風止癢,佐以清熱解毒,不會對脾胃有任何損傷,你放心。」

 

正擬開方,母親又問:「。還有他的腳甲都是灰灰沒有網上血色的

 我檢查他的足部,讓他脫去鞋子站正給我看看。

「有沒有醫生告訴過你,你有扁平足?」小朋友的內側足弓塌陷,不是正常的型態。

「那會有什麼影響?」

「他的避震能力會較差,不適合做太多如跑步、跳繩等運動,因為欠缺避震器,這些活動會使身體受壓太大,容易引致腳、膝疼痛,長遠來說,可引致腰頸部甚至是內臟問題,所以不能忽視。」事實上,我有好幾位病人都是扁平足患者,需要長期「大修」。

「鞋墊可以穿,雖是治標不治本,但可減低損害程度。你還年輕,應該多注意。」我教他自己做一些簡單的足部運動,強化腳部肌肉。

「你現在還是先搞定那些紅疹吧。」開內服中藥3天,囑咐戒口,由於小朋友搔癢較甚,我再多開一條外洗方給他,以地膚子、土茯苓、蒼耳子、丹皮等幾隻藥為主,內外夾攻,增強袪風止癢效果,「用來煲水,一天洗兩至三次,很快止癢。」

當天晚上,母親來電﹕「王醫師,孩子服第一劑藥後,大腿、背部本來的疹消退了一半,但原先沒有疹的頭面卻發了疹。」

「不怕,這些熱毒在裡面要發出來。

我囑咐他可以晚上再多吃一劑藥物,後天再來給我診察。

第二次來診,母親訴說﹕「服第一劑藥後,舊疹子消退,新疹子發在頭面,我聽你說,把原本在第二天的藥服的藥當晚服用了。第二天再服第三劑,現在疹子消退了。」牽起衣褲,已經不見紅疹,只留有一些疙瘩痕跡,小朋友表示,皮膚已經沒有癢感。

「好的,藥物已經見效,多服三天藥來清清底吧。」

 兩天後致電,追訪病情,他母親在家﹕「小朋友已經痊癒了,謝謝你王醫師。」

 

《和訊》第一期(2013年1月)

大家好﹕

      好消息!本診所除了將於1月25日喬遷外,診所的簡訊刊物《和訊》創刊號也已經出版了。

    「和訊」將以不定期形式,報導診所的最新情況、跟大眾分享中醫保健常識等。

      如果大家希望在簡訊內看到甚麼新題材、對《和訊》有任何建議,甚至想本診所開辦甚麼課程等,都可透過診所的電郵告訴王醫師: vitalitytcm@yahoo.com.hk

       感謝大家支持!

(動畫版請點擊→這裡)

[slideshow_deploy id=’2379′]

搬遷啟事

各位朋友:

和生中醫藥坊(痛症及理筋中心)已於2013年1月25日遷往九龍佐敦白加士街56號凱豪商業中心10樓1003室(佐敦站 C2 出口澳洲牛奶公司對面),歡迎查詢預約
電話: 96203132

筋傷 (軟組織受傷) 答問

 

甚麼是「筋」?何謂「筋傷」?
筋,在中醫裡面涵蓋的範圍很廣泛,現代稱為「軟組織」, 包括人體各個關節、肌肉、筋膜、肌腱、韌帶等組織。
人體軟組織(筋)受到外力的撞擊、牽拉、或意外跌仆、閃挫、或積勞、重複動作、過動運動等原因引起的功能不利或結構異常、失衡,而排除骨折、脫位、皮肉損傷等情況,均稱做傷筋。

筋傷有何表現?
「急性傷筋」有明顯的外傷史,其主要臨床癥狀為局部疼痛、瘀腫和肢體功能障礙;其痛感較為劇烈。
「慢性筋傷」,多有勞損史或職業病史,或有局部陳舊性傷患失治史,疼痛多與活動有關,痛感相對較為輕微,但疼痛表現可以更為複雜,或涉及多個遠、近部位;例如一個橈骨莖突腱鞘炎患者,可有網球肘、肩周炎、頸椎病史,甚至是膝蓋扭傷史;因為人體是一個整體,局部傷患沒有處理好,日子有功,就會涉及其他部位病變,引起更複雜的筋傷表現。

就算沒有跌仆閃挫,筋也會自然耗損?怎樣才能保養「筋」?
對。現代社會科技進步,相對來說現代人的運動量比以往大為減少。尤其城市人時常坐在冷氣間、面對電腦工作,筋傷耗損的情況就更普遍,若然長期姿勢不確,耗損的情況就更嚴重;久而久之,就會出現所謂「筋縮」的情況,出現各種痛症。
另外,中醫認為,「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產生疼痛、活動不利等情況,因為「寒主收引」,受寒後肌肉收緊,自然阻礙局部氣血流通,不通則痛、不榮則痛。平日好食生冷,損傷脾胃,加上愛開空調,身體陽氣耗損的基礎下,就更容易受寒濕之氣侵襲,筋絡受損。
若然一個本身已「筋縮」的人、他的肌肉彈性變差、兩側肌力不平衡,容易出現結構失衡的情況,他會比其他人更容易出現跌仆閃挫等「意外」。相對而言,一個筋肌健康、身體結構平衡的人,他「意外」閃挫的機會會比較少、受傷的嚴重性往往亦都較低。
若然要減低筋的耗損、保持筋的健康,切記養成良好習慣﹕少吹空調、少吃生冷或甜食,平日注意工作或勞動姿勢,適當地進行伸展運動等。

多年前的傷患會有影響嗎?
有些患者,聲稱未有近期跌仆受傷史,卻出現嚴重多個部位的疼痛,找不出「原因」。但細問之下,可能五年、十年前有過傷患。即時扭挫跌仆沒有徹裡處理好、鬆解閉鎖的肌肉使之恢復平衡狀態 (治本),或者自行塗藥後不再疼痛 (治標)、以為已經痊癒了,卻沒想到會留著「尾巴」,就是所謂後遺症。
急性跌仆扭挫傷後,身體啟動保護機制,肌肉及時收緊,把關節「鎖住」。如果這些「封鎖」沒有徹底解開,久而久之,人體肌肉關節會在失衡狀態中重複運動,形成慢性的、更嚴重的傷害。這是非常普遍的現象,所以急性扭挫傷必須要徹底處理好才是。

甚麼是「整筋」?
整筋,是透過各種獨特的手法──如按壓病變部位、拆除條索和結節、牽拉調整肌肉等,把勞損、閉鎖、縮短的軟組織調整過來,恢復應有的彈性、功能,使人體結構重新獲得平衡,從而使血流得以通暢,解除疼痛,恢復健康。

筋傷要怎樣治療?
很多人在疼痛發作時喜歡服用止痛藥,但這只是治標而非治本。治標只能掩蓋病情的真相,病並沒有真正治好,只會使問題更複雜,造成更多治理上的困難。只有把勞損的軟組織整復才是治本,這方面中醫有其優勢存在。

「傷筋」的治療以理筋為主,以採用綜合治療的方法效果最佳
急性扭挫傷,針灸可即時消炎消腫;根據狀況,也可以單純以手法整理,通經活絡。損傷較輕的患者,單純針灸或整筋2-3次即可痊癒;損傷較重者,宜以針灸配合整筋治理,徹底解除問題。
慢性軟組織勞損者,需要在評估損傷狀況後,作出針對性治療,多以針灸、整筋。相對於急性筋傷,慢性筋傷往往涉及多個部位、具有關聯性勞損的複雜因素,一般需要更長的治療時間,並且治療期間必須在醫師的指導下,在家進行適當的伸展運動,以加強及鞏固療效。
無論急性或慢性筋傷,均可配合內服活血化瘀通絡或強健肌骨等中藥,加強治療效果。

 

和生中醫藥坊 王冰瑩註冊中醫師

 

 

腕管綜合症 (腕隧道症候群)

 

腕管綜合症,又稱「腕管狹窄症」、「腕隧道症候群」,俗稱「滑鼠手」,乃是正中神經在手腕部位受到卡壓而引發的癥狀;好發於經常從事托舉、扭擰、捏拿、抓握、揉搓勞動人士;屬於中醫「痹証」範疇。

【病因病機】

正中神經主要功能是負責拇指、食指及中指感覺訊息的傳遞。另正中神經亦負責控拇指對掌肌的肌肉。

「腕管」是位於手腕內的「通道」,由腕骨及腕橫韌帶組成;正中神經和手部肌腱由此通過,伸延入手掌。

本病主要因為意外創傷腕關節,手腕部過度用力或長期進行重複性動作,導致腕部勞損,引起腕橫韌帶增厚,管內肌健發炎、腫脹,或腕骨退變增生、管腔內空間狹窄,壓迫正中神經,而產生種種相關症狀。現代都市人過度使用電腦或使用姿勢不正確,容易引發本症。此外,長期病患者如類風濕關節炎、痛風症患者,或內分泌變化例如婦女更年期等,可使局部血液循環欠佳或腕管內肌腱滑膜增厚,而較容易引發本病。

根據中醫學說,本病乃因手腕經絡受損,風濕邪氣入侵,引致氣血不通或血不榮筋而產生麻痺、疼痛。

【臨床症狀】

本病好發年齡為30~60歲,女性為男性的5倍。

患者手部麻木麻痺,或夜間痹醒、可伴有腕關節腫脹疼痛或灼痛,手部動作不協調或乏力;感覺障礙以橈側三指最為明顯。壓迫腕掌側癥狀加重。

天氣寒冷時患指發涼、發紺、麻木;

患者常在半夜痛醒,活動手部後疼痛可減輕;

屈腕能力減弱,拇指外展肌力差;病情嚴重者患側大小魚際肌肉萎縮

【治療方法】

本病主要採用灸治療,取穴以內、外關、大陵、合谷、陽溪等腕部附近穴位為主,再辯証加減,以達至疏通經絡、消除炎症、減輕正中神經收壓、解除疼痛的目的;療程隔日針次,每次30分鐘,10次為一個療程。

病情較為嚴重者需加上推拿整筋,沿正中神經在前臂過處,由上而下分筋,以放鬆肌肉及韌帶、解除粘連、矯正手骨;並可配合中藥以祛風濕,行氣通絡,活血化瘀,如使用羌活、桂枝、延胡、威靈仙等藥物,使病手腕部氣血得以流暢,以消除病痛。

 

【日常護理】

1. 注意使用電腦的姿勢﹕腰背保持挺直,緊靠椅背,或用軟墊承托,以減輕壓力;雙腳平放或用腳踏托起,不可蹺腳;手肘屈曲成80度至100度,放於手柄上;鍵盤傾斜度應於10度或以下,以免手腕過度屈曲,引致勞損;滑鼠宜靠近身體擺放,避免前臂過度伸展;手腕應保持平直。

2﹒平日注意手部保健,多做手部伸展運動及腕力鍛煉。打電腦30-40分鐘後,應作適當休息,伸展腕部,以預防發病。

3﹒由於腕部神經受壓,日久可嚴重影響日常手部活動,患上此症者,應及早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4﹒患者避免進食生冷、甜膩食物或刺激食物。

5﹒病發者可以患部浸於熱水中,加速血液循環,放鬆肌肉,減輕痛楚。

 

▲相關病案:

【針灸有效治療「腕管綜合癥」】

 

中藥針灸治療「兒童專注力不足過動症」(續篇)

 

六月底,樂而由母親帶來診治。 (詳見前文)
 七月初,樂而開始了針灸療程,每週3次,隔天服用中藥。
一般過動症兒童在針灸8-10次左右後,行為表現會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七月底,樂而仍然有情緒不穩情況,但她母親發現,樂而在「表達力」和「思考力」兩方面都有所提高

「以前跟她說話,她有很多時候是答非所問,好像沒有消化過『問題』就回應你,但現在向她提問題,她答得『有紋有路』,你知道她是『明白』了你的問題,經過思考才給回應,對答反應比治療前明顯不一樣。」

八月初,母親述說﹕「眼神接觸有明顯改善,以前會避開對方的目光,不會正眼看著人說話,現在懂得跟溝通對象眼神接觸。」

「最明顯、最快速的見到的是睡眠明顯改善。以前她根本不懂得『疲倦』,精神亢奮,晚上一兩點鐘都不想睡覺,要多番督責才勉強上床去——每晚我就跟她這樣糾纏!治療後似正常人一樣,懂得疲倦了,現在晚上十二點前已經可以自動自覺上床睡覺。」可見中藥及針灸治療確有效降低她大腦的興奮性,增長了睡眠時間──這點很重要,因為有合理的作息、有足夠的睡眠,才能從長遠而言幫助她的大腦生長發育,對改善她的專注力有莫大助益。

 

治療策略方面,如前文所述,先以潛陽滋陰、安神開竅中藥,讓她的睡眠得到改善;之後用平肝補心脾腎藥物為主,酌加安神化痰開竅之品,因為考慮到像樂而這種情況,有著先天不足的重要因素存在,在睡眠改善後,就以補心腎,安神定志為要。

針灸治療方面,最初以取頭針為主。

在許多研究中發現,過動兒的腦前額葉和小腦跟正常兒童有所區別。前額葉皮質參與控制衝動反應、理解資訊及社交訊號;小腦則參與肌肉協調及較高級的思考技巧。腦部的化學物質的平衡會影響情緒、行為、思考和注意技巧等。

頭針的主要理論依據,除了傳統的臟腑經絡理論外,更是依據大腦頭皮層的功能定位在頭皮的投影取穴,所以,頭針能協助調節腦部的化學物質,使之趨於正常程度,從而改善專注力。

之後,待樂而習慣了頭針,我嘗在手部心經穴位扎針(取「心藏神」之意),但縱使不留針,她也很懼怕,所以,經過幾次後,我改以推按頭皮及耳穴取代體針,直接刺激頭皮及臟腑(耳朵為人體五臟六腑的反映)。頭部主要取四神聰、百會、率谷等穴。第一次按至她耳朵赤紅、頭部發熱,大呼疼痛。之後每次按頭她都大呼小叫,但至少不如扎體針般抗拒。

每次她說怕痛表示不要按頭皮,我就問她﹕「我給你選擇,你寧願扎手針還是按頭皮?」

「按頭皮!」她不假思索地回答,然後乖乖合作,讓我按壓。

樂而的母親非常積極能幹,全職主婦,一手一腳照顧兩個女兒。不少家長很容易忽略多動症,以為孩童長大以後會自然痊愈,以致延誤了治療良機,但樂而的母親自從發現女兒患上此病後,就一直想盡方法幫助女兒。

「幫得她幾多就幾多,總不能一生吃西藥控制病情吧!也不知道那些藥物長期服用會造成哪些損害……可惜以前不知道中藥和針灸可以幫助她,如果早兩三年開始做就好了。」她一直以來帶著樂而參加許多小組訓練,「走過很多冤枉路。現在才知道針灸治療這回事。」

 

暑假期間,樂而一星期針灸3次,配合內服中藥。基本上,純用中醫治療後的日常生活情況令母親滿意。

開學後,樂而不能隔天來做治療,但母親仍然堅持一星期針灸2次,隔天服用中藥。

樂而的合作性也增加了,反映在生活小節上。
「以前洗澡,要玩水至少大半個鐘。她跟妹妹洗澡一次,兩人要用一個鐘!你知道嗎,我們家只有四個成員,但水費每月平均是400元呀!你可以知道她們玩水有多離譜。治療後合作性確是增強了,現在15分鐘以可以走出浴室,不會執著玩水,省卻不少水費!」

「我發現她一些小動作減少了,給人感覺是安定了。」母親提起這點,姑娘也似有發現的說:「樂而近來沒有習慣性搖腿了!」因為樂而在診所參加了溝通訓練小組好幾年,姑娘對她的觀察自然比我深入。

「還有這幾個月竟然增磅了!她有好幾年未增過磅,只是不斷標高……」母親喜孜孜地報告著──這些瑣碎細項的改變,對我們卻意義重大,一點一滴的進展,都使我們感到鼓舞。

 

直至十月中,因為要應付考試,母親給樂而再服用西藥,「以目前情況,她的注意力仍未改善到可以應付考試的程度,她這兩週時在需要高度精神集中應付考試,考試成績對分班有影響,所以﹒﹒﹒﹒﹒﹒」非常時期,非常手段,我也理解母親的做法。

在重新服用西藥的兩週裡,母親仍然堅持每週帶樂而來針灸1次及服用中藥。

 

考試後,母親立刻給樂而撤掉西藥,只靠中藥及針灸治療。
初初撤西藥,樂而明顯有反彈情況,「一些以前的小動作,如搖腿、大叫吵鬧等,再次出現……」,但經過一週的中藥加針灸調整後,情況已經穩定下來。

現在的情況是,治療繼續,堅持治療……

但我們期望有一天,樂而可以像正常人一樣,自我管理、自我照顧,可以完完全全地脫離任何藥物、治療,美好地成長……

 

和生中醫藥坊  王冰瑩註冊中醫師

 

▲相關文章:

【專注力失調過度活躍症 (兒童多動症/ 過度活躍症/ ADHD)】

 

▲相關病案:

中藥針灸治療「兒童專注力不足過動症」 

中藥針灸治療兒童專注力不足過動症 (三)

 

身體的警報訊號——解構疼痛

「疼痛」是身體發出的警告訊號

現代社會「痛症」越來越年輕化——十多歲的青年人已經患上頸椎病、三十歲不到出現「五十肩」(肩周炎),這些情況並不少見。
慢性痛症之所以發生,主要的根由在於肌肉、筋膜緊張、收縮,引致局部血流不足或阻塞,代謝不良、廢物堆積,局部就會發生炎症、疼痛,這些緊張狀態發展至嚴重時,甚至可以影響骨骼和關節,造成各種人體結構形態失衡,從而影響到五臟六腑的正常運作,形成各種慢性疾病。


初起的疼痛只是一個訊號,告訴你你的身體需要「調整」、「放鬆」。
如果不加理會,緊張的肌肉和筋膜不能得到適時、適當的放鬆,就會出現各種更嚴重的「內傷」

造成我們的肌肉、筋膜緊張的原因是甚麼?

可能我們不察覺,以下原因確實會造成我們的肌肉、筋膜緊張﹕
◎精神緊張、情緒不安﹕精神壓力、負面情緒會啟動我們身體的「警報系統」,引起賀爾蒙
各種變化去應付「非常狀況」,但長期緊張、壓力會使「警報系統」沒法「關閉」,擾亂身
體的平衡,這種異常狀態常常通過骨骼肌以及體內器官的肌肉、筋膜緊張表現出來,久而
久之,引起不同部位的疼痛。
◎受寒受濕﹕寒邪、濕邪皆屬於「陰」,兩邪容易相合,阻滯氣機血脈的運行流動。如淋雨、
吹空調、久住濕地,皆為容易為「外寒」、「外濕」侵襲,耗傷陽氣,氣血不通或不能得到
正常養份,均會發生疼痛,即中醫所說的「不榮則痛」、「不通則痛」。
◎飲食生冷食物﹕寒、濕可從「口」而入,好吃生冷、甜膩食物,如魚生、冷飲、牛奶等,
容易引致脾胃損傷、運化失常,產生「內寒」、「內濕」,影響人體氣血運行,並且使肌肉、
筋膜收緊,引起疼痛。
◎長期不正確的生活/運動姿勢習慣/經常負重﹕均會影響肌肉、筋膜收縮,日久勞損,引發
疼痛。
◎老化﹕「骨正筋柔,氣血自流」,但隨人體逐漸老化,如果平日沒有進行正確的、規律的伸展運動,筋就會自然地縮短,經絡自然不通暢,慢慢形成各種「疼痛」及活動受限。

 

如何回應身體的警號

當身體任何一個部位出現疼痛,切不可輕視,因為這只是一個警報,提醒你要開始處理問題。試想想,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設若「外部」的肌肉筋膜經絡出現問題,「內部」的臟腑能不受波及嗎?那只是遲早的問題。

 

要保持健康,就先要保持「骨正筋柔」的狀態,要保持這狀態,先要使肌肉和筋膜保持放鬆。我們日常生活中可以做到的是,消除導致肌肉和筋膜緊張收縮的各種因素,例如少吃生冷,少吹空調,培養正確良好的姿勢習慣,多做適當的伸展運動等。


當然,肌肉筋膜已經收緊、深受痛症困擾的患者,最好尋求專業醫師的診治。
中醫治療痛症,可以採用針灸、整筋推拿、拔罐、內服中藥等多種手段,使緊張的肌肉和筋膜得以放鬆,具有疏通經絡、改善氣血供養,消除疼痛的效果。


當外在的肌肉和筋膜得到放鬆後,人體較為容易恢復到平衡狀態,對於保持身體內部健康也有著積極的意義。

 

和生中醫藥坊  王冰瑩註冊中醫師

▲相關文章:

【為何疼痛?分享一些痛症的基本概念】

 

2012 三九天灸(冬灸)~開始接受預約!

2012三九天冬灸——貼藥日期及時間:

日    期: 一九灸:2012年12月21日(星期五) 
               二九灸:2012年12月31日(星期一)
               三九灸:2013年01月09日(星期三)
               加強灸:2013年01月18日(星期五)

時    間 :10:00am-7:00pm

名    額: 50人 ( 報名由即日開始,額滿即止。)

收    費: 600元/ 3次 或
               720元/ 4次 (包括「加強灸」)
              (為整個療程收費,需一次性繳付)

優    惠﹕參加者可獲贈中醫診症2次
名額有限,敬請及早預約 ﹕96203132 王冰瑩醫師洽

 

何謂「三九天灸療法」?

 「三九天灸療法」是中國傳統的獨特療法,根據中醫「夏病冬治」、 「天人合一」的思想理論,在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人體陽氣最衰弱的時候,以具有溫陽益氣散寒的藥物,敷貼於特定穴位,達至溫陽利氣、疏通經絡、增強免疫力的效果。
 「三九天灸療法」能有效激發人體在寒冬的抗病能力,提高人體對天氣變化的適應力,從而改善症狀、預防復發病,對一些特別容易在冬季發作的病症如哮喘、鼻敏感、慢性胃痛及關節炎等,效果尤為顯著;對於體質虛弱者亦有保健效果。

 

什麼人士適合進行「三九天灸」治療?
 現代都市人長期吹冷氣、飲食生冷、缺乏運動,以致陽氣大大耗損——
頭頸肩痛、腰腿痛、抵抗力弱、消化力弱、自癒能力減弱等,都在不同程度上顯示出陽氣虛損的狀態。
 天灸療法能驅寒溫陽,對於長期吹寒飲冷的上班族能起到保健效果,對於以下病患人士特別合適﹕
1﹒呼吸系統病﹕過敏性鼻炎、哮喘、慢性支氣管炎、久咳、慢性咽炎、經常感冒
2﹒消化系統病﹕慢性胃炎、慢性腹瀉;
3﹒婦科病﹕月經不調痛經不孕等;
4﹒風濕痛症﹕退化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頸肩痛腰腿痛
5﹒體質虛弱﹕免疫力低下,平日怕冷、面色蒼白、手足不溫、容易感冒;虛性肥胖等。
 * 三歲以上兒童已經可以接受治療。

 

天灸的敷料包括哪些藥材?
 天灸治療採用白芥子、甘遂、細辛、延胡索等藥性辛溫的藥材,能刺激經絡穴位,加快氣血運行,溫補陽氣。

 

「三九天灸」跟「三伏天灸」療法有何關連?
 「三伏天灸」及「三九天灸」 ,分別在一年中陽氣最旺和最弱的時候,利用藥物敷貼,透過穴位、經絡,驅散身體內積伏的寒邪,溫經通絡,提升臟腑機能及免疫力,對於防治復發性虛寒性疾病,療效尤著。
 「三九天灸」乃是「三伏天灸」的延續治療。

 

* 在夏天曾接受三伏天灸的人士,應把握機會、在冬天進行三九天灸治療,鞏固療效。
天灸治療應以連續三年為一個完整療程,才能達至最佳療效。

 

▲相關文章:

【天灸治療注意事項】

【天灸療法~天人合一的智慧】

【三伏天灸的常見問題】

 

尿路感染 (淋症)

 

「尿路感染」又稱「泌尿系感染」,是指腎、腎盂、輸尿管、膀胱、尿道受病原微生物感染而引起的炎性病變,屬中醫「淋症」範疇,認為多為濕熱蘊結下焦所致。尿路感染日久不癒或反覆發作,多屬中醫「勞淋」範疇,可導致慢性腎功能衰竭甚至尿毒症,故應積極防治。

 

【病因病機】
本病致病菌多為細菌感染引起,其中大腸桿菌最多見,其次為副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等。
本病的易感因素是﹕嬰兒尿路解剖特點與成人不同、各種原因引起的尿瀦流、膀胱輸尿管尿液返流、營養不良、維生素A缺乏症等。
女性由於先天尿道較短,加上尿道又接近陰道及肛門,若不注意衛生,細菌容易逆行侵入尿道、膀胱而造成本病。
中醫認為,淋症的病機多以正氣不足為本,膀胱濕熱為標,為虛實夾雜之證,多因腎元虧虛、身體免疫能力下降,防禦系統功能失調,外邪成機侵入,蘊結化熱而致。本病在急性期多表現為「濕熱」引發之實證,但進入後期,熱邪留戀不去,加上腎元虧虛,出現虛實夾雜的情況,日久不癒者因炎症反覆發作後出現局部疤痕,血流障礙,藥物難達病位,甚至瘀阻脈道,痰瘀夾雜,形成砂石,或造成出血症,以致纏綿難癒。

 

【臨床症狀】
「尿路感染」的臨床特點主要表現為尿頻、尿急、解尿時疼痛感或灼熱感,腰痛、下腹疼痛,發燒、惡寒等,但亦有少數病人無臨床徵狀而僅靠實驗室檢查而確診。
年紀較大者,由於免疫力低下,或許症狀不明顯,有時候很難在初期被診斷。
慢性尿路感染,是指急性症狀已緩解,病程在6個月以上,小便澀痛不甚顯著,感腰痛,疲乏,或常因勞累或感冒引起急性發作。
新生兒尿路感染者以全身中毒症狀為主要表現﹕表情淡漠,拒奶、激惹或體重不增,發熱、嘔吐、腹瀉等;其局部症狀如尿頻、尿急、下腹部痛、腎叩擊痛等多不明顯。

 

【常見証型】
急性期﹕以膀胱濕熱、脾胃積熱、肝膽郁熱為多﹕
1﹒膀胱濕熱﹕尿頻、尿急、尿痛,排尿困難,小便短赤,小腹脹痛,發熱,小兒哭鬧不安。苔黃膩,脈滑數。
2﹒脾胃積熱﹕口臭便秘,小便短赤,持續高熱,口渴欲飲,尿頻、尿急、尿痛。苔黃膩,脈數。
3﹒肝膽郁熱﹕發熱惡寒,口苦納呆,小便頻急,小兒尿時哭鬧,煩躁。苔黃膩,脈弦數。

慢性期﹕以腎虛濕熱及陰虛濕熱為多﹕
1﹒腎虛濕熱﹕疲倦乏力,小便不暢,時有尿頻、尿急、尿痛,肢冷,腰膝痠軟。舌淡,苔薄黃,脈沉細。
2﹒陰虛濕熱﹕低熱盜汗,咽乾,面部潮紅,頭暈耳鳴,小便不暢。舌紅,苔花剝,脈細。

 

【治療方法】
1﹒中藥治療
尿路感染急性期多屬於濕熱下注,以清利濕熱為主,病根較為表淺,比較容易治療。慢性期多正氣不足,邪氣尚存,病根較為深入,已影響其他機體的功能及損傷人體正氣,故驅邪以外,必須注意扶正,辨別虛實緩急,酌情用藥。
2﹒針灸療法﹕可配合內服中藥治療
取穴﹕腎俞、三陰交,中樞、關元等,配合耳穴腎上腺區,強刺激,每日一次。
3﹒推拿/整筋療法
鬆解局部緊張的肌肉和筋膜,有效加強腹骶部氣血循環,有助毒素排出體外。
患者俯臥,先推腎俞、八髎等區域,重點按揉穴位。然後仰臥,按摩關元、中極、曲骨等,並且平推小腹,最後拿血海、三陰交、、足三里、陰陵泉等穴位。推拿後喝大量暖水,以利毒素排出。

 

 

【日常護理】
1﹒建立良好生活習慣﹕多飲水、勤排尿,飲食以清淡為主;平日注意衛生——穿棉質內衣褲,注意外陰部清潔,勿穿過緊的褲子,勿用公共浴池或與他人共用毛巾,性交前後應上廁所或清潔身體,女性排便后應由前向後擦拭等,均有助預防尿路感染。
2﹒處於發作期﹕應注意休息,避免體力勞動,並絕對禁忌房事,以免傳染給配偶。
急性發作期者應在剛開始發作時加倍飲水,勤排尿,以利排出病菌。
3﹒切勿過度清潔或太常坐浴﹕過度沖洗或消毒可能將細菌引入陰道,同時將正常的良性菌沖走,改變陰道的菌群平衡,使人更易受感染。
4﹒患者當出現出現血尿、下半部背及腰疼痛、發燒、噁心或嘔吐等症狀,應即時求診。

推拿按摩的原理、作用和效果

 

當人受壓,身體便會產生「毒素」。

 
辦公室的空調、電風扇對皮毛造成壓力,造成循環不暢;
飲食不當,冷食、刺激、煎炸甜膩、菸酒等,會對腸胃造成壓力;
情緒緊張、工作過勞、休息不足、不良的姿勢習慣,環境污染、噪音等,統統都是構成壓力的元素。
當人受壓,肌肉、筋膜就處於緊張、收縮狀態,久而久之,影響氣血供養,器官功能降低,內分泌失衡;長期壓力下所產生的毒素,會使身體處於亞健康狀態,進而引發各種病變。

 
面對從四方八面而來的壓力,中醫的按摩推拿,可說是緩解壓力的一帖良方。

 
推拿按摩,不單可緩解肌肉痙孿,活血祛瘀消腫,更能疏通狹窄,分解粘連,滑利關節,整復错位。現在舉出幾個推拿常用區域,說明一下效果及主治﹕

 

1﹒頸背腰骶部﹕
背部為足太陽膀胱經及督脈的通道,上面有主理五臟六腑的穴位,正中有脊柱通過,在每節脊椎之間共有31對神經分布人體各處器官與肌肉,直接影響神經的通暢及各器官的運作,若能保持脊椎和間椎盤的健康和平衡,人體的自癒能力便在最佳的狀態。
背部肌肉緊張的人,免疫力低下,容易患上感冒、腸胃病,泌尿科病、婦科病,或出現精神緊張、容易疲勞等狀況。

效果﹕經常對背部經絡進行推按,可以解除神經壓迫症狀,消除疼痛,疏通阻塞,使各器官及神經正常供給營養,身體恢復正常的化學狀態。
防治﹕聲帶發炎、頸椎病、高血壓、貧血、頭暈頭痛、肩周炎、椎間盤突出,坐骨神經痛,不孕,月經病、經常感冒,頑固性便秘等。

 

2﹒胸部﹕
胸廓包藏心肺等重要臟器,與雙手連動,手部有手三陰經、手三陽經通過;手部重複活動,姿勢或用力不當,均會使手部勞損,拉動胸肌緊張,胸廓日久變形,進而影響心肺功能。此外,胸部有胸腺,為人體免疫器官之一,胸部肌肉緊張,血流不暢,也會影響人體免疫力。

效果﹕經常按摩胸部,可助保持胸部氣血通暢,能夠提高免疫力及心肺功能,預防心肺系統疾病,並能豐胸。
防治﹕心臟病、哮喘、鼻敏感、免疫力低下、乳腺增生等。

 

3﹒腹部﹕
腹部中央肚臍為神闕穴,下有氣海、關元穴,為任脈過處,腹腔也包含了排泄、生殖等重要臟器;乃是保健的要塞。

效果﹕經常按摩腹部,能保持毒素排出暢通,利肝膽、三焦,消除腹部脂肪,防治便秘。
防治﹕胃腸病、脂肪肝、高血脂、肥胖症、便秘、不孕、月經病等。

 

4﹒耳部﹕
中醫認為,腎開竅於耳,《靈樞﹒脈度》指出﹕「腎氣通於耳」,耳朵與經絡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手太陽、手足少陽、手陽明等經脈、經別都入耳中;足陽明、足太陽的經脈分別上耳前、至上耳角;六陰經都通過經別與陽經相合,而與耳相關連。根據全息理論,耳朵為全身臟器、部位的縮影。

效果﹕經常搓耳部可以防治聽力衰退,有助養腎,調理全身氣血,抗衰老。
防治﹕高血壓、耳聾耳鳴、失眠、頭暈頭痛、各種臟腑病變等。

 

5﹒頭面部﹕
頭為「諸陽之會」、「精明之府」,手足三陽經、任、督二脈均直接循行頭面;頭皮是大腦的保護層,中藏腦髓,五臟六腑的清陽之氣均上升於頭部,故頭部與臟腑經絡密切相連。
心主血脈,其華在面,頭面部血脈極豐富,心的生理功能和氣血的運行狀況,可從面部色澤變化顯露出來,故此面部能反映身體機能狀況。

效果﹕經常按摩頭面部,能抵抗腦退化,使內分泌正常,有利於調節全身狀況,也有美容和抗衰老的效果。
防治﹕失眠、頭暈、頭痛、眼睛疲勞、三叉神經痛、面癱、腦退化、容顏衰老、脫髮等。

 

6﹒上肢﹕上肢有手三陽及手三陰經通過,連於肩胛、胸廓,影響心肺、消化等功能。現代人難免要對著電腦工作,手部筋膜長期處於緊張狀態,最容易勞損,甚至形成各種常見病症,如彈響指、腕管綜合癥等。

效果﹕經常按摩上肢,有助對抗手部勞損,使肌肉保持柔軟和彈性,並有助保持胸廓形態平衡,從而預防心肺疾病。
防治﹕肩周炎、網球肘、腕管綜合癥、彈響指等。

 

7﹒下肢﹕足部乃人體與地面的接觸部位,承載人體重量,容易勞損。根據統計,一般人平均每天要步行大約8000步的路,在不負重的狀態下步行時,足部承受的壓力,是體重的1.2倍,要是跳躍的話,更要承受高達體重5倍的壓力。下肢有足三陽、足三陰經通過,連接人體五臟六腑;腿腳離心臟最遠,當年老時血液循環減緩,腿腳部最容易因循環不良而衰老。許多慢性病,也是先起於足部肌肉失衡。足部肌肉失衡直接影響到步態,從而使身體的重心失衡,骨架變形。久而久之,除了會形成足底筋膜炎、姆指外翻、骨刺、退化,更會造成骨盆扭曲、下背痛、脊椎側彎等病變,甚至影響到肩頸、頭部。

效果﹕經常按摩下肢,能使下肢肌肉放鬆,保持彈性,有利全身骨架的平衡。
防治﹕膝關節炎、急性膝/踝關節扭傷、下肢浮腫等。

 

注意﹕簡單的、保健性質的按摩,可以在家中自行進行;但若是已經形成病變的話,宜先向註冊醫師諮詢,以便作更有系統及針對性的治療。

 

和生中醫藥坊 王冰瑩註冊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