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三伏天灸療法~接受報名

2014三伏天灸療法 已經開始接受報名,日期如下:

初伏:7月18日 (星期五)

中伏:7月28日 (星期一)

末伏:8月07日 (星期四)

加強:8月17日 (星期日)

時間:10:00 am-8:00 pm

**如果在三伏天當天無法進行貼藥,仍可以在前後兩、三天內進行。

收費:720元 /4次  或

           600元 /3次

名額:50名 ( 先到先得,額滿即止,請親臨交款作實 )

 

參考資料:

「天灸療法」是中國傳統醫學的一種獨特治療方法,它充分體現中醫學中重視「整體」和「天人合一」的觀念,分別利用冬至和夏至這兩個「至陰」和「至陽」的節氣時份施治,適用於常見的都市病,例如鼻敏感、哮喘、關節痛、胃病、痛經、不孕,也適用於體質虛寒,手腳冰冷、容易感冒的人士。

其中的「三伏天」療法,是以「冬病夏治」為原則,在全年陽氣最盛的日子中,以溫熱藥物外敷於特定穴位,激發經氣,調整臟腑,以增強人體的免疫力,減低疾病在冬天的發病率。

天灸療法以連續3年為一完整療程,接受三伏天治療後,宜在三九天進行敷貼,以增強體質,改善過敏症狀。3歲或以上小童及成人若屬虛寒體質,均可接受此療法。

 

[相關文章]

【天灸治療注意事項】

【天灸療法~天人合一的智慧】

【三伏天灸的常見問題】

十四經脈常用穴位(簡報圖片)

十四經脈為十二經脈及督脈、任脈的總稱 , 是溝通全身上下內外的重要通道~

經脈暢通人體就能保持健康狀態 , 相反 ,經脈阻塞往往引致疾病甚至影響臟腑~

在此介紹每條經脈中一些常用穴位, 時常按壓 ,可達至養生保健的效果  ~

[youtube=http://youtu.be/drmhzYiu-Lg]

 

[相關文章]

護眼十一式 DIY

落枕 (俗稱「瞓捩頸」) 的自我推拿防治

自我推拿防治失眠

常用美顏穴位大檢閱

2014年4月3日肩關節急性挫傷~手法理筋示範(視頻)

學員肩關節挫傷,突然撞擊下,身體啟動保護機制,肌肉收緊,以針灸使局部錯位的肌肉復位後,手上舉幅度已由原先“平肩”大大增加至接近正常,但仍需以手法松解局部肌肉~

由於患者本身是推拿師肩部勞損較甚,加上新傷,手法用力宜循序漸進,不可過猛〜

 [youtube=http://youtu.be/X7FDNJ0-rZ0] 

壓松背部肌肉後,用藥油按摩局部,之後再加走罐,把積聚的瘀血濕氣拔出〜

因學員是整個人仆跌在地上,肩關節先著地,必定牽動胸背肌肉,筋骨傷患也會動及肝腎精氣,所以最後應服用補筋骨理器活血化瘀中藥善後〜

 [youtube=http://youtu.be/2cHvC-ra4N4]

 

[相關病案]

一次整复急性扭挫傷(手法整筋治療)

病案自述—葉先生(頸肩疼痛)

針灸整筋速解「橈骨莖突腱鞘炎」

 

[相關文章]

治療人體結構失衡──徒手結構整复療法(手療法)

 「揮鞭式損傷」切勿輕視

肩關節周圍炎  

2014年4月3日肩關節挫傷~錯筋復位針灸手法教學示範(視頻)

前天骨傷課堂手法實習,教授的是肩部治理法。剛巧學員超仔訴說,前幾天太睏倦,在課堂上打蓋睡,整個人連座椅跌倒地上,挫傷肩關節。超仔本身也是推拿治療師,這幾天都找過同事幫他推按,稍稍好轉,但肩部活動仍嚴重受限,外展抬肩只能到達90度左右,便不能上舉。他因而成為班上的現成的教學材料。

王醫師即席替他做治療,兼教授急性傷患的治理手法。先針灸,後推拿,再指導學員替「患者」走罐。

治療後超仔表示肩部肌肉鬆解,關節活動角度增大。

當天晚上,他在whatsapp中傳訊,表示課堂上治療後,肩部已經顯著恢復。

 

請點擊: 錯筋復位針灸手法教學示範(視頻)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f5GKOvgMWo]
  

 

[相關病案]

一次整復急性扭挫傷(手法整筋治療)

病案自述——-葉先生(頸肩疼痛)

針灸整筋速解「橈骨莖突腱鞘炎」

落枕

 

[相關文章]

肩關節周圍炎  

急性腰扭傷

身體的警報訊號——解構疼痛

為何疼痛?分享一些痛症的基本概念

 針灸須知 ~ 你可能忽略針灸前後要注意的事情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認可的64種針灸適應症

 

 

華員會優惠終止

由於合約屆滿關係, 香港政府華員會享有本診所之”診症優惠”, 於即日起取消

~敬請留意~

 

2014年3月27日 中醫骨傷科課堂圖片(拔罐實習)

去年9月份開始教授文憑班,至今已經差不多半年

十二位學員對中醫學非常熱忱~每個課堂都認真聽講,努力學習~衷心希望他們日後能成為德術兼備的良醫~

前天的針灸拔罐和手法實習在愉快氣氛中渡過~

~感謝兩位借出玉背的學員~

經絡穴位

 各位深愛堂的同學:

以下圖片僅供參考,若與筆記有出入,以筆記為準!

 

 

 

 

 

頑固性眩暈 (頸椎病)

竹小姐(化名)受眩暈所苦10年之久,去年11月5日由其朋友介紹來診。

竹小姐自訴經常外感,每次感冒都頭暈,嚴重時根本不能起床,排卵期時就特別厲害,暈時作嘔,需要臥床3-10天方能緩解;西醫診斷為「耳水不平衡」,服止暈藥無效。

「最長一次發作,整整暈了20天,不能起床!」她自詡外號「小雲(暈)」,對於魂飄飄的狀態早已習以為常。她兼有血壓高,曾服降壓藥數年,膽固醇、血糖輕度超標,並且有氣管敏感及肌瘤史。

我查察其頸部,發覺頸7大椎位置異常隆起,「平日有無肩頸痛?」

「有,照過X-Ray,話我頸椎4-6有骨刺。」

再查她眼瞼,色偏淡白,貧血。

脈象極沉,水濕重,氣血弱;舌黯淡胖,齒印,苔白膩,為脾虛痰濕有瘀。

「以前曾經多方求醫,前年做過小針刀療程,頭暈情況改善,停止治療後不夠一年又發作。」她怕再捱小針刀,剛巧她的朋友黃小姐正在這裡做調理,她就跟黃小姐過來診治......」

依我看她氣血阻塞比較嚴重(肌瘤史、舌脈等可證),估計她頭暈的狀況,與其頸椎有關。因為頸椎阻塞嚴重,氣血不能流通,引致頭暈發作。項後為膀胱經經過之處,該處氣血不利,容易受寒外感,引起其經常感冒,感冒後頸項部經氣更為不暢,又引發頭暈發作。

她頸項部阻塞太嚴重,我們許多血管神經通過頸然後上頭,頸部氣血不通,就容易出現頭暈頭痛等症狀。我先替她疏通項部氣血,氣血一通,頭暈就會緩解。疏通局部或經絡氣血,宜用針灸,期間她也需要服中藥,因為她本身氣血不足,脾氣又虛,屬於痰濕體質,痰濁上犯也是致暈的原因。針灸後經絡雖通,但也要以中藥輔助去調補氣血、健脾化濕,針藥兩用,才能摘除病根。

之後,竹小姐一周來診2次,每次都做針灸疏通經絡,另開中藥3帖調理臟腑。

第一個療程共10次針,她情況反覆,因為期間感冒發作兩次,引致頭暈發作。

第二次療程初期,她自說能咳出稠痰,「以前o的痰在肺在心口堵住,很辛苦,怎樣也咳不出,現在才知道咳出痰的感覺。」往後幾次治療期間,她都咳出大量綠色膿痰。隨著痰出,她頭暈發作緩解,12月中,自訴頭暈明顯減輕、減少。1月份時,已經未有聽聞她發作。

「妳頭暈雖然無發作,但不應立刻中斷治療。最好往後1-2周針一次,作鞏固治療。」她因為上次小針刀治療後又頭暈翻發,明白鞏固治療的必要性,所以非常合作,「我知道,我會繼續治療,以鞏固效果。」

2月分竹小姐未有來診,直至3月初再次來找我,原來她在春節期間,去了土耳其旅行9天,期間頭暈並無發作,她因此非常高興,「以往我先生經常叫我陪他去旅行,我日日頭暈,點離得開張床?現在終於可以跟他去旅行了!」

竹小姐現在每周來針灸1次,一直都未有再發頭暈。

翻查其病案,竹小姐從1月份開始,已經不再發作,至今已經超過3個月。

中醫有所謂「無風不作眩」、「無痰不作眩 」、「無虛不作眩」等說法。竹小姐素體脾氣虧虛,運化水濕功能減弱,日久成痰,氣血生化不足,加上肝氣失調,血虛而風動,風與痰結,上擾清竅而作眩,加上她頸部肌肉緊張、局部經絡嚴重阻塞不通,膀胱經容易受寒邪侵犯,背部受寒後,局部氣血更為阻塞,使得眩暈發作頻密而強烈。我以針灸疏通其全身、特別是膀胱經的經氣,加上健脾化濕、疏肝補氣血的藥物,雙管齊下,脾得健運,隨著痰涎排出、經絡暢通,病情逐漸得到控制,在短短兩個月之間得以顯著緩解。

中藥五味的作用

3.09愛民村義診活動

2014年3月9日星期天下午,王冰瑩醫師應香港健康協會的邀請,參與「愛民健康嘉年華」活動,在何文田愛民村進行義診。

當天天氣稍冷,多位醫師及治療師熱情滿滿,為居民提供診療服務。

毛孟靜議員到場打氣。

活動圓滿結束,團隊大合照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