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傷多久了?」
「兩星期。初時到跌打醫師那裏治療,敷了3天藥。以為好了。怎料之後右膝蓋兩側一直痛,初時沒理會,以為是傷後自然反應,慢慢會恢復。但已經兩星期,情況沒改善,我怕難斷尾,便來醫治。」今年5月29日,黎先生第一次來診說。
膝蓋扭傷屬於傷筋範疇。因為外力或自身用力拉扯後,筋肉損傷,局部氣血瘀滯,不通則痛。若果扭傷後即時就診,按病情針灸或加上服藥,一般短時間內可以痊癒。
「治理了三天便不管了?」
「我以為小事情。沒有怎樣理會。但兩星期過去了還在痛。」
「這些急性扭傷,應盡早治理......現在除了痛還有甚麼感覺呢?」
「感覺右膝無力。」
「有無其他不適?」
「這倒沒有了。」
黎先生的舌質暗紅,有裂紋,苔少薄黃,脈弦數。
第一次針灸,局部取穴,除阿是穴外,取太沖理氣,血海理血,另取梁丘,陽陵等共6針。
考慮到黎先生紀已過40,加上舌質顯示有虛有瘀,故以獨活寄生湯為主,補肝腎氣血,並袪風寒濕,酌加續斷、丹參等藥,加強療效。囑咐他兩天後來調藥及針灸。
一個月無聲地過去了......每天太多病人,太多工作。我也淡忘了黎先生的臉.....直至某天......
「王醫師,我右膝現在內側已經不痛,外側仍痛,且無力!」黎先生於7月7日「突然」出現於診所。
「啊啊,是你......第一次針後感覺怎樣?」我問。
「感覺膝蓋沒有以往的緊繃,鬆得多了。」
「上次我有沒有說明你的情況?或者叫你幾時來復診?」
「有,妳要我吃完兩天藥後來。」
「你......知道嗎,你的情況針一次不會痊癒的。上次針灸是5月底,現在已經是7月初,相隔整整一個多月。這樣的治療沒有貫徹性,是浪費時間。」由扭傷時間計起,本來兩星期的病痛,變成了差不多兩個月的病痛,相應來說,病情拖延了,就須要花更多治療時間去處理。
「對不起,王醫師。因為上次針後,我以為會慢慢好轉,加上事忙,就沒有理會......不過近日又覺得內側痛。這次我希望能徹底治好......」
我囑咐他每星期針灸2次,直到膝蓋完全不痛,活動自如,再作鞏固治療2至3次。
7月17日他第三次來診:「膝蓋鬆了許多,現在有點痠痛,上落樓梯時唔係好順。」
7月22日第四診:「上次針後,上落樓梯順O左D。」
7月24日第五診:「膝蓋明顯有力了,感覺好了七八成。」
7月27日第六診:「剩下膝蓋後面 (註:委中處) 有點酸。」
7月31日第七診:「膝蓋後面仍酸。」
8月3日第八診:「基本唔痛。」
之後他依照囑咐,再來三次鞏固療效。
「多謝王醫師。」
「唔駛多謝我。多謝你自己吧。如果你不肯貫徹治療,就算神醫都冇符 (而我,只係一個平凡而認真的醫師——這句話在心中...... ) 今次你真係做得好好。」
其實,任何人,遇上任何疾病,盡早治療、找出適當的方法治療,然後貫徹治療、配合治療,這是最重要的。有時候見到病人治療稍有進展就中途放棄,深感可惜。因為沒有徹底除根,疾病再發的機會就相應提高了,等於讓個隨時爆破的炸彈埋在身體一樣,等到下次身體發出警報時,可能已經太遲。
拖延或沒有貫徹性的治療,引發許多「後遺症」:時間拖長,病情就容易生變數,或變得更嚴重、複雜,變相地增加了治療困難和治療時間。
中醫治療講究「治未病」,俗語有說:「預防勝於治療」,「病向淺中醫」,細細想來,是至理名言;對於病痛任何時候也應該抱著防微杜漸的態度。
任誰都不會否認,健康是最寶貴的,但現實生活裡,真正「重視」健康的又有多少人呢?讓「忙碌」作為理由,延誤自己的病情、摧殘自己的身體的例子又何其多呢?......可能都市人生活太繁忙,有時連整理自己身體的時間都忘記擠出來;營營役役,不是為了更好地生活?而「更好生活」的基本條件是身體心靈健康,可是這些卻往往是被「生活」首先犧牲掉的東西......
和生中醫藥坊 王冰瑩 註冊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