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發作

那時候我還在北角開診,一天上班途中,接到姑娘電話:「王醫師,你係邊?」

「我在途中,仲有兩分鐘就到了。」「有個病人等緊你。」

我看看錶,不夠十點鐘,診所還未開診的時間——誰這樣早呢?

回到診所,是舊病號曾先生 (化名)。原來他哮喘發作,我替他開了方,他就離開了。

姑娘進來說:「我剛上班他就進來,一坐低就上氣唔接下氣,連說話都氣促,好似好唔掂。我擔心有事,就立刻CALL你。」

曾先生年紀輕輕,卻百病纏身:自小就患有哮喘,有鼻敏感病史,曾經患上肺結核及暴肺,有腰椎間盤突出,並且患有G6PD缺乏症(即是「葡萄糖六磷酸鹽脫氫酶缺乏症」,一種先天性代謝疾病)。

他第一次來看我時,是在5月中,也是因為哮喘發作。

記得那時候他訴說自己的症狀:「痰多,非常黏稠,胃氣也特別厲害。有時候喘得嚴重的會覺頭痛頭暈。」

哮喘,屬於中醫學的「哮証」範疇,臨床特徵是反復發作、伴有哮嗚音,以呼氣性為主的呼吸困難。

哮喘的病理因素是以久存於體內的「痰」為內因,即所謂「宿痰」。而痰的產生主要在於肺脾腎功能失調,特別是脾虛失運,以致津液凝聚成痰,伏藏於肺,成為「伏痰」,也就是發病的潛在因素。病人往往在受外邪侵襲,或飲食不當,或勞累過度等誘因觸及下發作。

「我自小就有這種病,伴隨我29年了。」他,才29歲。

「哮喘可大致分為虛實兩種。你現在發作期。一般都是邪實為主,表現為痰多。但是以你這樣久病者,必定損及肺腎,平時也有正虛的情況。你病得太久,正虛邪實相互糾纏。但現在是發作期,急先治標,主要先袪邪瀉實,待情況穩定,再調整體質吧。」

他的舌紅,苔黃中帶白,少干,脈弦滑少數。他有點大便不暢的情況。肺跟大腸相表裡,大便不暢也會影像到肺氣的通調。

觀察他的舌脈,是熱痰內束。外有寒邪,所謂「寒包火」。

「你的病往往因為受寒觸發的。所以治療期間,或者病好後也要特別注意保暖,不要著涼。另一方面注意戒口,不可吃煎炸熱氣食物。」我囑咐。

第1次開兩天藥,以麻杏石甘湯為主,加上一些清熱袪痰藥物。

兩天後他來復診:「喘減輕了大約3、4成。大便也好轉了,每天都有。」

第2次藥物,基本上守前方,再稍稍改動一些藥物,再進兩劑。

第3次來診,痰已大減,但有頭暈,頭痛,口干。胃氣胃脹。再進兩劑,囑咐他來復診,但他第三次後就沒有來診。十天後有再找我。

「我上次看了幾次,見好番,就不來。但昨天又開始發作,服用類固醇,而家覺痰多難咳出。」我再開兩服藥,兩天後來診,喘氣已減少8成,仍多痰,再開藥兩天,第三次來診,已不喘,但仍有痰。

「你的病已經很久了,不是即時能治理好的。就算現在沒有發作,仍然需要調理身體,用一段時間持續治理,因為調整好體質才是防止復發的最基本要素。」我苦口婆心勸導他,他點點頭說「知道。」但他三診之後又未再來診。

7月份他哮喘又發,再次來診。看了兩次好轉後,我都未及囑咐他注意調整體質,他又自行停診。

8月份他又發作,再次服藥4劑好轉後,又未再來診。

他最後一次來診在9月初,後來我轉職,未及聯絡上他,也不知道他的病情進展如何。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只是每次發病就來診,稍好又不再理會,宿痰仍在,病根基本未除,所以一直不能「斷尾」。

依照他的描述,以往他這個病基本上是經常性發作的,服用中藥後,發作時間縮短了,每次只是服用4至6天藥就可以緩解病情。但其實,這個病正如我之前對他說的,不是一時三刻可以治好的。在臨床治療工作上,很多病人像曾先生一樣,只圖治標,未有認真對待疾病,變相地放縱了疾病,成為使疾病纏綿的最大原因。

哮喘病在發作緩解後應該調理身體,曾先生的情況,因為哮喘日久,肺脾腎氣皆虛,這正是「痰」的來源,必須用藥物幫助,花上一段時間去調理、讓身體恢復,但他每次病情稍減就沒有進一步調整體質,到了下次病發才診治,也其實是延誤了病情。

作為醫者只能盡力囑咐他以「治本」為要,其實「治本」,講求調整整體體質,也正正是中醫的強項,治療疾病的根本方法。但一切選擇權在病人。病人若不作出充分配合,只滿足於「治標」,不求解決「根本」問題,病就難以「斷尾」。這,也是作為醫者感到最無奈和可惜之處。

 

和生中醫藥坊 王冰瑩 註冊中醫師

 

▲相關文章:

【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