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暈

 

「王醫師,現在在哪裡開診呢?」上星期,一位老病號來電。記得,初次替他診症是在北角診所,那時他因為胃氣、脹痛來診過六次後痊癒。後來我更換了工作地點,原以為跟他已經失去聯絡,想不到他有我的電話。

「記得我嗎?我是你的病人某某。」

「記得,我還記得那時你患的是腸胃病呢.....這次是胃痛嗎?」

「不,這次是頭暈。我近來常常頭暈,看過一段時間醫生不見改善.....」

原來他患間歇性眩暈已經有十年了,「西醫說是耳水不平衡。」他說,「中醫來說,是不是肝風呢?」看來,他久病成醫,從醫師那裡收集到不少知識,更懂得一點中醫理論啊。

的確,《內經》病機十九條有「諸風掉眩,皆屬於肝」的說法,但是眩暈一病,成因很多。《內經》的說法,可以由於肝風,氣虛,髓虧所致。朱丹溪又強調「無痰不作眩」。

「王醫師,其實我已經治療了好一段時間了﹒﹒﹒﹒﹒﹒差不多每天都發作﹒﹒﹒﹒﹒」他憂心忡忡地說。

「你平日血壓怎樣?」我問。

「血壓正常。」

「平日精神怎樣?」

「平日精神尚可,無特別不適,但一直有膽固醇過高。」

「現在還有胃痛胃氣脹嗎?」

「沒有。也沒有其他不適。」

他的舌暗紅,苔中黃膩,脈沉。雖然胃腸並無不適,但參以舌脈及以往脾虛等病史,我斷定他這次眩暈發作跟「痰濕」有關。方以化痰濕為主,開藥三天。

三天後他來複診。

「情況怎樣?」

「頭暈仍然每天發作,沒有減輕跡象。」

我觀察其舌脈,理應為痰濕無誤。我再次細心打脈,這次發覺他右寸脈異常,除了痰濕外,當有虛損以致升清降濁失常的情況,便以上袪痰濕的方子為基礎,酌加補益之品,開藥四天。

「你服用這幾天藥,下次再來複診,應該會有所改善。」

「如果情況還是差不多,能不能用針灸治療?」他問。我知道他來找我治療之前已經以中藥調治過一段時間,並無改善,所以有此擔憂。

「針灸是可以的。但你先服用這幾劑,看看情況再說。」根據他的脈象,我有信心這次的方子能切中病機﹒﹒﹒﹒﹒﹒

本星期他再來診,訴說病況:「服藥後頭暈發作漸漸減輕,次數減少。今天整天沒有發作過。」

「那很好,不用針灸了。」我說。雖然針灸的治療效果也很好,但不是每個病人都適合,因為有些病人心理恐懼或抗拒,療效就會打折扣了。

「藥物已經收效,但你還是再進三天藥,鞏固療效吧。」

 

  和生中醫藥坊 王冰瑩 註冊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