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有效紓緩偏頭痛

 

Laet(化名)是舊病號弟弟的同事,八月初因偏頭痛發作來診。

Laet一向有偏頭痛,睡眠不穩,兩年前自法國來港工作,疑因工作壓力,發作加重,次數增加,多在凌晨3至4時發病,除頭痛外,同時感到心悸、欲嘔吐,如有熱,尤其不能受光線刺激,發作時整夜不能入眠,影響日間工作,因而深受困擾。因為她說怕中藥的苦味,所以我只替她針灸。

Laet之前從未嘗試過針灸,本身又對針有畏懼感,所以表現特別緊張。因為體質的關係,她的痛覺非常敏感,尚未下針已肌肉僵直,全身冒汗,我唯有加強引導,每下一針都著其「放鬆」身體。我發覺她頸肌特別僵硬,建議先鬆頸肌,改善頸部氣血循環。第一次以俯臥位下針,為免她疼痛和懼怕,取穴以頭面穴位為主,盡量避免手足穴位,取大椎,參以靳瑞教授的四神針、顳三針等,雙手只取列缺。

治療之後第二天,舊病號的弟弟來電:「Laet說針灸後昨晚終於能睡到天光,她非常高興!」

數天後她再來診,表示會試做一個療程。她說這幾天沒有發偏頭痛,只是左側(顳部)有些壓痛感。這次我著她仰臥,下針仍以頭面為主,加腹針補氣。

第三診來訴:睡眠改善,偶有頭痛,但不是偏頭痛發作。

如是者,每星期來兩至三次,下針10次,到九月初已經完成一個療程。最後幾次診治,表示偏頭痛已沒發作。以她這樣對疼痛敏感的人來說,能堅持針刺10次,已經是很難得。

偏頭痛是一種反復發作的血管性頭痛,以頭部一側或雙側疼痛,伴隨嘔心為主要臨床特徵,大多數患者一個月發生一至四次以上。部分典型發作者發作前有「先兆」症狀,如視物模糊、閃光、幻視、眼脹,甚或肢體乏力、感覺異常等。疼痛一般在1-2小時達到高峰,可持續4-6小時,甚至數天,使病人非常痛苦,往往會嚴重影響情緒

偏頭痛屬「頭痛」、「頭風」範疇。中醫認為,頭為清陽之府,諸陽之會,為「髓海」,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於頭:三陽經脈皆循頭面,厥陰肝經與督脈會于巔頂,因此,經絡、臟腑病變,皆可引發偏頭痛。若氣血不足,清陽不升,腦失所養,或外感六淫,或髒腑之氣上逆,風火痰滯血瘀,阻蔽清陽,均能引起偏頭痛。

偏頭痛是一種頗為複雜的疾病,西藥治療仍是鎮痛劑、止吐劑等,只能短暫的緩解症狀,起效快,但易產生抗藥性,而且副作用較大;中醫針灸有效治療慢性頭痛,對於治療偏頭痛,效果頗為顯著,且副作用甚微,是其優勢所在。

中醫治療偏頭痛必須因應個體差異,從整體出發,以「辨證論治」為原則,對失衡的人體功能進行整體調節,施以中藥、針灸、推拿、按摩等不同方法,以通經活血,改善腦循環功能,重組及改善神經功能,以達至緩解症狀,減少發作的效果。

 

和生中醫藥坊 王冰瑩註冊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