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人生活節奏愈來愈緊張,加上缺乏運動、久坐電腦桌前、經日辦公室內吹空調,都市人的痛症有「年輕化」的趨勢。最常見的痛症包括頭頸痛、肩周炎、腰背痛、網球肘、腕管綜合癥、膝痛或手指關節疼痛等。這些疼痛最初多由肌肉緊張而來,但如果不加以正視,日積月累,有機會造成骨質增生、壓迫神經、血管,形成慢性疼痛,並且因為血流阻塞,反過來又會加速筋骨關節的退化,成為惡性循環。
痛症,絕對不能輕視!
從中醫觀點來看,導致疼痛的原因很多,但不外乎虛實兩端。若感受外邪,或氣滯血瘀,或痰濁凝滯,或食積,引致臟腑經絡阻塞,「不通則痛」,屬因實致痛;若因正氣不足,如氣血虧虛,或陰精虧損,使臟腑經絡失養,「不榮則痛」,則屬因虛致痛。而大部分個案以虛實夾雜為最常見的情況。
中醫對付痛症,多以「綜合療法」,根據辨證的基礎上,同時使用兩種或以上的治療手段,產生協同效應,增加治療的效果。其治病原理,不外乎疏通並促進氣血運行,使經脈通暢,正常濡養筋骨組織,「通則不痛」,「榮則不痛」。
「中醫綜合療法」包括推拿、針刺、艾灸、、刮痧、拔罐、內服中藥、外洗中藥、整脊復位等手法。
輕淺痛症可單純以中藥治理,在辨証基礎上,活血通絡止痛,一般不嚴重的跌打損傷,可配合外洗中藥和推拿、針灸,加強療效。
較為嚴重的痛症,純以中藥治療則需時較長,若配合整筋 (或推拿) 及針灸等手法,取效會更快。
「整筋推拿」能解除病理黏連、結節、條索,放鬆肌肉,暢通血流,加強局部循環,消除肌肉痙攣及疼痛。
「針刺」和「艾灸」以中醫的經絡學說為根本,透過刺激穴位,使經絡通暢,解除疼痛,通常輔以照燈,提升局部溫度,以加強局部代謝及組織修復。
「刮痧」和「拔罐」都是我國傳統智慧、古代民間常用的療法,兩者均能使已老化的毛細血管破裂,加速排走體內的廢物和毒素 (尤其是寒濕及陳積瘀血),有利於重建局部組織,能改善局部組織的代謝及營養狀態,除了治病外,更能藉此提高人體的抵抗力。
特別一提的是,慢性痛症患者,多伴有較為嚴重的人體結構歪斜情況,例如嚴重的O型腿、X型腿、盤骨歪斜、胸廓變形、脊柱側彎等,都會影響到整體的肌肉平衡,引致長期錯誤用力,不單會引起疼痛,日積月累下,長期血流阻塞不通,更容易引發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壓、心臟病、婦科病等。這時候除了針、藥外,又宜配合結構治療,以手法整理,使人體結構逐漸恢復平衡狀態。
以上療法各有特色和優點,經過醫師辨証後,因應個別情況,靈活參用,可達至最佳的治療效果。
和生中醫藥坊 王冰瑩 註冊中醫師
▲相關病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