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

便秘是許多繁忙都市人的困擾,在我治療經驗中,有幾個個案比較深刻:

病例一

     張女士年輕時常喝咖啡奶茶,日常工作十分勞累。自從十年前子宮切除術後,便深受便秘之苦。她的情況是因為先天性因素--大腸腸道比一般人長,所以粕排出需時較長;加上手術後氣血虛損,沒有適當調理,便引發便秘問題。她初時3至5天一次大便,需要服用軟化大便藥物才能排便。

後來她嚐試過不同的通便藥物,形成藥物依賴,服用藥物分量越加越多,甚至最終西藥也「失效」,她初次來診時已經一星期無大便。她形容自己「周身唔妥」,小便多,睡眠差,全身及手指關節倦痛;舌尖暗紅,苔黃膩厚滑,脈沉弦數。她堅持不服食中藥,只肯用針灸治療。

她的情況較為複雜,本虛標實,除了氣血虛弱外,主要為肝鬱氣滯,痰熱郁結而致。

第一次針灸,取百會、風池、支溝、陽陵泉、太衝等,加上腹針,疏肝理氣通便,通經活絡止痛。第一次針後一小時,立即解大便,量多順暢,腹部甚舒,身痛減。

五天後再來診,按病情加減施針,第二天即能解大便。囑咐她注意日常飲食習慣,以維持大便暢通。現在她每天都服用高纖維食品,大便維持兩天一次,沒有再吃通便藥,已經比以前大有進步。

病例二

     陳小姐來診時見頭暈疲倦,平日大便不調,常2至3天一次,但乾澀難出。舌尖絳紅有刺,苔黃膩,脈沉弦數。乃因濕熱中阻,濁陰不降,清陽不升所致。按其病情與以化痰清熱方藥一段時間,後來大便重新建立規律,保持兩天一行,無乾結難出的現象。

病例三

     孫小朋友由她母親帶她來診,訴說她經常7至8天才大便一次,小便又多又黃,大便乾結,伴胸背紅疹不癢,平日胃口好,但時有胃脹。

觀其舌脈症狀,為胃熱脾約,與以麻子仁丸加減,囑咐多飲水,少吃生冷或燥熱油膩食物。她兩天藥後未再來診。數月後其母親來診,訴說女兒服藥後大便已恢復正常。

 

中醫認為,便秘的主要病機是大腸傳導失常,通常和脾胃肝腎等臟腑功能失調有關。

就以上三例可看出,中醫治療便秘的特點,不是單用通瀉大便的藥物,而是著眼於整體治療。以上三例,病機並不一樣,必須透過辨証論治,對人體的虛、實、寒、熱、陰、陽、氣、血、津、液等情況的辨析,作體調整,才能有效改善便秘問題。

 

和生中醫藥坊 王冰瑩 註冊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