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睡得好不好?關於失眠的一些疑問

 

     「平日夜晚得『訓』得好唔好?」通常問診過程中,我都會這樣問病人。

     「醫師,我『訓覺』一向都好好架!無問題。」

     「O甘你有無去夜尿?」對較為年長的,或打脈顯示心火亢盛的病人,我通常會追問。

     「有!每晚三四次啦。」

     終於弄清楚了。病人以為自己睡眠很充足,其實不然。

     何出此言?請看看我們的睡眠模式如何運作:

     睡眠其實是一項很複雜的腦部活動,並不只是闔上眼睛,加上造夢的簡單過程。

     實際上,我們睡眠時只有軀體在休息,腦部仍然保持活躍。睡眠分為兩種階段:非快速動眼期(NREM) 和快速動眼期 (REM)。後者又分為四期,大致上由淺入深,進入第四期深睡期,期間可與「非快速動眼期」交接。

     這睡眠周期在睡眠過程中重複4至6次。假如上述睡眠模式被干擾,如外界光線或聲音,就影響睡眠質量。試想想,如果一晚因為尿意起床好幾次,那睡眠素質哪裡會「好」呢?

何謂失眠?

     失眠,是指經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徵的一種病証。失眠臨床上有不同的表現,可分為難以入睡型、不能持續沉睡型和早醒型三種。看似很簡單的文明病,卻對日常生活、身心造成不少困擾。

     怎樣知道自己應不應找醫生作治療?

     人一生中需要約三分一時間睡眠,可見睡眠的重要性。

     睡眠跟肚子餓了要吃飯,口渴了要喝水一樣,是每個人的生理需要。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長時間不睡覺,是違反生物時鐘,會為身體帶來許多禍害,嚴重者甚至可以導致內分泌失調或精神疾病等。

     當然有些失眠情況,是跟日常壓力,或生活習慣有關,例如經常熬夜,平日睡眠沒有規律,睡前吃得過飽,或喝太多水,飲用咖啡、茶等。只要去除病因,或改變生活習慣,就可以重拾安穩的睡眠。

     但若已作出適當生活調適,卻而每週仍出現3次或以上的失眠症狀,維持1個月以上者,便已形成「慢性失眠」,必須加以重視,立即求診。

中醫怎樣治療失眠?

     失眠一症,中醫稱為「不寐」、「不得臥」、「目不瞑」等,指經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在經典中早有記載,例如《素問‧逆調論》有「胃不和則臥不安」的說法。雖然失眠病因很多,但 總的來說,中醫認為失眠都是因為陰陽失衡所致。治療失眠,應該調整陰陽,虛補實瀉。除了藥物外,還可配合針灸、耳針、推拿按摩等。如果看西醫,會給予安眠藥,但中醫卻是著重「辨証施治」,因為每個人體質、病因、病機、病況都不同,不能單單投以一堆「安神藥」就可以解決問題。

     中醫治病,必須辨清病人本身的陰陽、氣血、寒熱、虛實情況,才能作出有效的、針對性的治療。

     就像有些人幾晚失眠後,自覺身熱口乾,就自行喝涼茶「降火」。其實,身熱口乾,不一定只是實火,可能還有陰虛的情況,只是喝涼茶並不能解決問題;尤其是那些脾胃虛弱的人,單用苦寒,不但傷脾胃,更傷陰液,使脾胃更虛弱、陰液更虧損,搞垮體質。

     很多人都喜歡問,失眠應該平日煲甚麼湯水。

     其實,平日湯水只是保健,一般是用於未病之時、保養或輔助調理之用,絕不能替代「藥物」去醫病,所謂遠「水」不能救近火。

     若失眠超過一個月,在調整了生活習慣後仍然受失眠困擾,代表身體機制已向你發出健康警號,那就不要自行服用「偏方」自行「解決」,更不應「放任自流」,還是找醫師治理最穩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