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經系統是是全身最大最長的一條神經,由腰椎第四神經根到薦椎第三神經根組成。
坐骨神經痛是坐骨神經經路及分布區域以疼痛為主的綜合徵。中醫將其歸納為「腰腿痛」、「筋痹」、「痺症」等範疇。
【病因病機】
引發坐骨神經痛的原因很多,例如長期坐姿/站姿不正確,或提取重物姿勢不良,均可令腰椎勞損、發生病變。
根據發病原因,可分為原發性及繼發性坐骨神經痛。
原發性﹕指坐骨神經炎引起者,與感染、受寒、損傷等有關。
繼發性﹕為坐骨神經通路鄰近組織的病變產生機械性壓迫或粘連引起。如腰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椎管狹窄、脊椎腫瘤、脊柱結核、癌腫瘤轉移、骨盆內病變、腰及臀部肌肉筋膜病變等。
【臨床症狀】
1﹒疼痛主限於坐骨神經分布區的大腿後部、小腿後外側和足部,疼痛劇烈的病人可呈特有的姿勢、腰部屈曲,疼痛側屈髖、屈膝、腳尖著地。如病變位於神經根時,椎管內壓力增加(如咳嗽、用力)時疼痛加重,並呈放射性。
2﹒肌力減退的程度可因病因、病變部位、損害的程度不同,差異很大。可有坐骨神經所支配肌肉全部或部分力弱或癱瘓。
3﹒可有坐骨切跡外坐骨神經幹的壓痛。
4﹒有坐骨神經牽扯徵﹕直腿抬高是驗、頦胸試驗、壓頸試驗等呈陽性。
5﹒跟腱反射減退或消失。
6﹒可有坐骨神經之配區域的各種感覺的減退或消失。
7﹒上述標沝至少有第1、4、5項才能診斷此病。
【常見証型】
坐骨神經痛可因腠理不密,外受風寒濕、邪阻經絡、稽留腠理而引發;也有因病久肝腎虧虛,外受寒濕侵襲而引發。因正氣為邪所阻,氣滯血瘀而出現腰腿疼痛之現象。大致可分為以下証型﹕
1﹒寒濕阻絡証﹕腰腿痛,遇寒即發或加劇,得熱緩解,形寒肢冷,之體拘急,屈伸不利,舌淡苔白滑,脈沉緊。
2﹒濕熱浸淫証﹕腰腿灼痛,痠麻種脹,兼發熱、口渴、口苦、心煩尿赤,舌紅苔白膩,脈沉滑。
3﹒痰濁流注証﹕腰腿重痛,酸楚麻木,胸悶嘔惡,納呆,腹脹,身體困重,舌淡苔白膩,脈沉滑。
4﹒瘀血阻絡証﹕腰腿劇痛,拒按,夜甚,肢體麻木,屈伸不利,舌質紫暗,或有瘀點,脈細澀或沉澀。
5﹒氣血兩虛証﹕腰腿隱痛,遇勞加劇,肢體麻木,筋脈拘急,神疲乏力,面淡或萎黃,自汗短氣,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脈細弱。
6﹒肝腎不足証﹕腰痛不休,勞累痛發或加劇,腰膝痠軟,肢體麻木,畏寒喜暖,舌淡苔薄白,脈沉細。
【治療方法】
1﹒中藥治療:
中醫認為,坐骨神經痛與肝腎虧虛有關,多用舒筋活絡,補益肝腎等法,但實際治療用藥時應辯証論治。一般來說,若能配合針灸或整筋,治療效果會更好。
2﹒針灸治療﹕
取穴以膀胱經和膽經為主,常用穴位有﹕華佗夾脊穴、秩邊、環跳、陽陵泉、足三里、懸鐘、腎俞、委中、昆侖、俠溪等,平補平瀉。
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
3﹒整筋治療﹕
手法整筋可以鬆解肌肉、通經活絡止痛。
整理區域﹕沿坐骨神經分布的路經整理、鬆解,重點是﹕腰部(尤其壓痛部位)、臀部肌肉,以及腿外、後側部位。
視乎病情,一周1至2次。通常病情較嚴重者,應以針灸、中藥配合整筋去治理,以取得最佳效果。
【日常護理】
1﹒注意日常姿勢習慣﹕
坐著時,避免坐著俯身向前、將雙腳放在茶几或梳化上。
坐著時,應坐直及利用腰墊靠著腰部,保持腰部的弧度,大腿與身體約呈120度,以減低腰部壓力;每30分鐘至1小時內應離開座位,做適量伸展腰腿部的運動。
起床時,應先側身,屈曲雙膝,用手之撐,慢慢坐起。
打噴嚏、咳嗽或大笑等動作,應盡量將腹部肌肉收緊,減少腰背部壓力。
平日提舉重物時要注意姿勢。
2﹒減少誘因 ﹕避免在軀體受寒、受濕,出汗後不可受風,應抹乾身體以免受涼。
3﹒平日要少吃生冷或甜食,注意勞逸結合,生活規律化,適當地參加各體育活動。
4﹒病發者應積極尋求治療,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