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是一種非炎症、非腫瘤的乳腺組織增生,形成乳房內腫塊。屬於中醫「乳癖」、「乳中結核」範疇。少部分乳腺增生長期遷延不愈,可發生乳腺良性腫瘤或發生惡性病變。
【病因病機】
乳腺增生是乳腺組織導管和乳小葉在結構上的退行性病變及進行性結締組織的生長,其病因尚未確定,但與女子內分泌失調有關。
中醫認為,本病主要因情志不暢,肝氣疏泄失常,引致氣滯血瘀;沖任不調也為常見的病發原因。
【臨床表現】
多見於25-50歲婦女,常伴月經失調、不孕或流產史。
一般多為兩側乳房發生多個大小不同的圓形、橢圓形、條索狀或片塊狀腫物。腫塊邊界欠清,質實韌,表面不光滑,可隨喜怒消長,或在經前增大,經後縮小。本病的症狀主要以乳房週期性疼痛為特徵,有時疼痛向腋部、肩背部、上肢等處放射,經前加重,經後減輕或消失,或與情緒有關。嚴重者月經前後均呈持續性疼痛。
少數有乳頭溢液,為黃銹色,棕色或血性液體。
【常見証型】
1﹒氣滯痰凝証:情志鬱悶,心煩易怒,胸脅脹滿,乳房脹痛,乳中結塊形狀不一,邊界不清,可活動,隨喜怒消長,失眠多夢,口乾苦,舌紅苔薄白,脈弦。2﹒冲任失調証:乳房腫塊並疼痛,明顯隨月經週期變化,經前重,經後輕或消失。月經不調,經色淡或閉經,腰痠。舌淡紅,苔薄白,脈弦細或沉細。
【治療方法】
中醫認為,乳腺增生的主要病因是「氣滯血淤」,導致「痰阻乳絡」,故多配合疏肝理氣、活血散結藥。而病情嚴重、或腫塊多者,則必須配合針灸治療。針灸能疏肝氣血、調經止痛;對於消除乳房的腫塊,效果明顯。
- 中藥治療:根據病情用藥,調整體質,治療因內分泌紊亂、肝氣不疏所致的痰、瘀邪毒,對於緩解疼痛及消散結塊,頗有療效。
- 針灸治療:
- 主穴:壇中、合谷、天宗、肝俞、肩井。分兩組,交替應用。
- 配穴:肝鬱氣結者加太沖;肝腎陰虛者加太溪;伴有月經不調者加三陰交,伴胸悶痛者加外關。
- 隔天1次,30次為一療程。月經期治療暫停。
- 若為胸廓歪斜、血流不暢引致本病者,可配合手法,調整胸廓。
[日常調護]
1﹒保持情緒穩定,避免情緒過度起伏;過度緊張憂慮,造成神經衰弱,會加重內分泌失調,促使症狀加重。
2﹒注意飲食:少吃油炸食品,動物脂肪,甜食及過多進補食品,要多吃蔬菜和水果類及粗糧。
3﹒生活要有規律、勞逸結合,可調節內分泌,保持大便通暢,可減輕乳腺脹痛。
4﹒勿濫用避孕藥及含雌激素美容用品,不吃用雌激素餵養的雞、牛肉。
5﹒避免人流,產婦餵人奶,能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