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中醫學源遠流長,歷久常新。要談論中醫學的精微之處,莫過於一個「和」字。
中醫從「整體」的眼光看待人體和疾病,不單認為人體是個有機的整體,也認為人和外界環境是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黃帝內經﹒生氣通天論》云:「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靈樞﹒歲露論》云:「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正正說明這點。中醫強調「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這個正氣,正正就是生命活動的和諧狀態。人體只有在內在環境調和、與外在環境相應情況下,才會達至陰陽調和的健康狀態。相反,當人體臟腑、氣血、經絡等各系統任何局部出現功能失調,或當人違反自然規律,跟環境失去和諧,就會容易生病。
現代人生活節奏緊張,生活容易失衡,不少人處於亞健康狀態,直至身體出現警報,才作出反應。如前所言,外在病征往往只是體內環境失衡失和的結果而已,此時若不去正視問題根本,但求快捷地消除表面的病癥,只是治標不治本--病狀暫時消失了,就代表人體健康了嗎?當然不是。病根不除,人體內在環境一直處於失衡狀態,情況就如埋在地下的岩漿,只會越燒越熾,到達臨界點,終有一天會爆發。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去面身體發出的健康警報、怎樣去面對疾病呢?傳統中醫智慧給了我們珍貴的啟示--《內經》強調「治病必求於本」,這個本也就是健康之本,生命的根本--生命活動的和諧就是健康之本。既然,疾病只是生命活動失和的表現,那麼,只要把人體失和狀態重新調整過來,疾病自然能能消除。中醫注重「調理」,就是把「不和諧」的狀態、透過針藥、推拿、生活調理等治療手段,重新調整過來,使之重新達至和諧。
能「和」則「生」,「和人為本,治病為標」,這正是「和生醫療坊」成立的宗旨和秉持的信念。
疾病不過是生命活動「失和」的表現;人體其實蘊藏著無限智慧,我們本身就具有化解疾病、自我恢復的本能。而作為醫者,我的責任就是調動這一本能,通過精確的辨証,以中醫傳統療手法,參以其他現代醫學理論方法,如結構治療等手段,調整人體系統的失和狀態,協助病者重歸和諧。
「和」這個概念,在傳統中醫理念中,不單體現在診斷、治理,更廣泛地體現於養生、防病等範疇。
傳統中醫以「和」為本,充分地反映出其精深智慧,為追求健康的現代人帶來極為珍貴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