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腰扭傷是指腰部軟組織因外力作用發生突然的超負荷運動,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狀。臨床上根據不同的損傷部位,可分別診斷為棘上韌帶損傷、腰骶關節扭傷、骶髂關節扭傷、小關節紊亂、腰肌扭傷等。
本病屬於中醫「閃腰」、「瘀血腰痛」的範疇,多因跌仆閃挫造成腰部筋脈關節損傷,血脈破損,血瘀阻滯,氣機不通所致。
急性扭傷與慢性勞損二者可以互相轉化。慢性勞損可稍受外力而轉化為急性發作,反之,急性扭傷也可因治療不當,轉化為慢性勞損。
【病因病機】
1. 用力失當:搬動重物時,姿勢不正確或物件過重,使腰部負荷過大,造成肌肉、韌帶及小關節損傷。
2. 扭傷:在彎腰、咳嗽、噴嚏或滑倒時,因思想毫無準備而使腰部受損。
3. 腰部結構上的異常:因先天發育異常或其他病變造成腰椎的不穩定,導致局部對抗外力的能力下降,容易引起扭傷。
【臨床表現】
本症都是由於稍一扭挫而腰部一側或兩側驟然發生刻痛,受傷時病人可感到腰部有一響聲或有撕裂感,隨後腰部疼痛,活動受限;疼痛為持續性,活動時加重,休息後也不能消除腰肌常有痙攣,嚴重者起床困難,深呼吸和咳嗽時加重,為減輕疼痛病人在活動時常用兩手支撐腰部。
本病因急性扭、挫傷,局部腫脹,肌肉出現觸痛,甚至腰肌呈索條狀強直。壓痛點固定的多屬瘀血凝聚,不通則痛,以傷血為主;如扭傷後外無顯著腫脹,壓痛點不明確,有「痛無定處」竄動的感覺,多屬傷氣;但氣血相關,所以一般臨床多見氣滯血瘀型,即氣血兩傷的症候。
【檢查】
1. 腰椎生理弧度改變:因疼痛和肌肉痙攣可使腰椎的生理弧度變小、消失或側彎等。
2. 腰部功能明顯受限:前屈受限往往提是腰肌和棘上、棘間韌帶損傷;後伸受限往往提是小關節受傷和滑膜嵌頓。
3. 腰部可觸及明確的壓痛點和筋膜。
4. 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陰性。皮膚感覺異常。肌力正常。
5. 一般無下肢放射痛,部份患者有下肢牽涉性痛,直腿抬高試驗陽性,但加強試驗則為陰性。
【治療方法】
1. 中藥治療:
以行氣活血、袪瘀通絡為治則。有需要時可配合外敷藥物,加強療效。
2. 針灸治療:
以局部阿是穴為主,配以循經取穴;常用穴位有:水溝、環跳、委中、陽陵泉、承山等。隔天1次。新傷 (無舊患史而扭傷在3天以內者) 多在1-3次內可痊癒。可配和耳針取腰骶區,丸壓法。
3. 拔罐治療:
背部足太陽膀胱經循行路線各留罐或走罐,以活血化瘀止痛。
4. 手法整筋:
透過揉按壓痛點及分筋手法,以行氣活血、舒筋活絡、化瘀止痛之效,可緩解肌肉血管的痙攣,改善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環,促進組織的修復,恢復肌肉韌帶組織的正常彈性。
5. 結構治療:
若向有身體結構歪斜、肌肉失衡而引發本病者,當以整復結構為目的,以作根治。
【日常護理】
1﹒本病損傷初期病理反應較重,當損傷組織逐漸修復,病理反應會大為減輕。因此在初期應臥硬皮厚墊床休息,避免加重損傷及痛楚;但活動能調和氣血,疏通經脈,增強組織代謝,加速損傷的修復,所以在經過適當的休息後就應該逐漸增加活動,注意保暖。症狀減輕後注意進行腰背肌鍛鍊,以利恢復。
2﹒平日採用正確的彎腰姿勢,即屈膝屈髖彎腰姿勢進行勞動,以避免腰肌勞損。
3﹒從事勞動工作前,積極推行伸展運動,使腰肌處於良好的適應狀態,為勞動作好準備;在工作中間進行,伸展運動可促使肌肉恢復疲勞。從事長時間彎腰工作的人員,在工作間隙應適當活動腰部。
4﹒有慢性損傷者,平時應加強腰部功能活動,積極參加適當的體育鍛鍊和工作,並進行自我推拿,雙掌擦腰,早晚各作50次,能有效預防慢性腰痛復發。
5﹒一旦扭傷腰部,必須立刻尋求治療,若拖延診治,可造成進一步傷害,或形成更嚴重的後遺症、造成日後治理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