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足患者~運動不當引發頸痛手麻痺

上週,黃小姐來診。

「我是周XX介紹來的。」啊,意料之外……周小妹妹,以前新蒲崗病友的大女兒,上次見她,已經是三年前的事情了。

黃小姐自述病情:「我4月份開始,雙手突然閃痛,看西醫,說是神經發炎,服藥後好轉。直到7月再發,我到中醫處針灸和lock過一次頸,麻痺疼痛立即消除了,但兩三天後,又再出現雙手痺痛,頸部疼痛,情況比之前加重。」我看她說話時,以身就頭,小心翼翼,如被人捏著脖子、生硬如機械人,完全不能轉動。

「病發前有沒有受過任何外傷?」「沒有。」

「小時候有無受過大傷?」「也沒有。」舊患新傷往往是疼痛的來源。這些例子,見過不少,最誇張一位病人,十年前因換燈膽,不小心從一樓墮地(她住村屋),當時沒有怎樣疼痛,自己在床上休息幾天,以為痊癒,怎料,五年後漸發腰痛,她來看我時,整條脊椎已經歪掉了。

黃小姐只有二十三歲,年紀輕輕,就算工作怎勞損,也不會把頸椎勞損到這地步。若說近日的頸痛手麻,可能是7月份時lock頸引發,但4月份首發時,又怎樣解析呢?病總有個根源啊……

「不如妳讓我看看妳的腳?」

她脫下襪子,我著她站直看看,果然,是扁平足。

th (資料圖片)

「妳知道自己是扁平足嗎?」

「我不知。」

「妳記住,妳是不能跑步或跳躍性運動。」我見過許多扁平足患者,因為做「有益身心」的跑步運動,而引發許多頑固疾病,所以一定要告誡她。

「我不能跑步?我還天天跑呢!」

「天天跑?」

「是,因為一向有痛經,跑步後疼痛緩解了,所以,我4月份開始練跑。」

「怎麼練法?」

「每天跑45分鐘。」

原來如此。我終於尋找到她病發的原因。就是因為扁平足,天然避震的足弓塌陷了,根本就不能做震盪性運動,她還天天跑45分鐘,一跑半年,每天不斷重力撞擊自己的腿骨、膝蓋、腰椎、頸椎,怎會不「勞損」?這不是工作勞損,是典型的運動勞損!

「妳不能再跑步了!妳的結構根本、完全不適合以跑步作運動,結果,妳身體告訴妳,妳要停止了,不然會造成更大傷害!」

「7月份發病後,因頸痛我已停跑了……我不能跑步嗎?我以為跑步很健康的運動……」任何「健康」的東西,不一定適合每個人!中醫醫學及保健觀點跟現代醫學觀點不一樣。想想,中醫養生保健功法之中,頂多教人「散步」,有叫「跑步」的嗎?我們老祖宗有「八段錦」、「太極」、「五禽戲」各式各樣的保健功法,偏偏就沒有「跑步」!跑步是很劇烈的運動,不是人人都適合去做。大半年前一位大窩口的舊病號就是跑步減肥,每天45分鐘,跑足7天,持續一年減去20磅──可她是個50多歲、身形較胖的人,腳部如何禁受得起這樣的摧殘?她來看我的時候,左邊腳腫得像豬蹄一樣,來診時鞋子都穿不上!

說回黃小姐,我替她下針,鬆解頸肩部肌肉,緩解因肌肉緊張及神經受壓而引致的頸痛手痺,取穴頸部督脈為主,腰腳部同取,留針20分鐘,起針後,在其肩前肱二頭肌肌腱處施針,瀉法不留針。針後她已覺頸部疼痛大減,「舒服多了,但雙手仍痺痛。」

「要恢復需要點時間啊!妳回家記得服藥,連續三天,藥物益氣活血祛瘀止痛,有助疏通妳閉塞的經絡,舒緩針灸後的疲倦痠痛感。」方用桂枝湯加減。

第二診黃小姐自訴:「頸痛大大減輕,手麻消失,但左手拇指及尾只疼痛。因為症狀減輕,睡眠也有改善。」第二診治療及方藥大致如前,矚三天後再復診。

第三診來訴:「基本上已無頸痛,但左手內側有少許扯痛感。」

「那繼續治療和吃藥啊!」

「王醫師,我的同事紛紛問我做了什麼,上週頭頸還不能動彈,現在,妳看,已經活動自如了!她們好多問題問我,又問黑眼圈有無得醫?我已把妳的卡片傳給她們了。」

其實她來診時症狀嚴重,能痊癒得那樣快,也是出乎我意料之外。

「王醫師!妳看,我連手指頭也溫暖起來了!以前我經常是手腳冰冷呢!」

「那妳記得告訴周小妹,妳好多了,讓她放心。」

看似有益的運動,不一定適合每個人。

適度、適當的運動能使氣血通暢周流,過度、錯誤的運動卻損害筋骨、耗損氣血;所以,選擇運動不可不愼。

年紀越大、有舊患或身體條件越欠缺(例如扁平足)的人士,就更要小心選擇運動形式、強度。

中醫保健,除了動功,還講究靜功的配合,正是要內外兼顧,在暢通氣血之餘,保存精氣。相對現代提倡的一味講求肺活量、最佳心率,我認為中醫傳統養生法,更科學,更完備,更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