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題目: 中西醫防蚊攻略
報導報刊: 《香港商報》(「Sunday life 健康」版)
刊登日期: 2013年6月23日
中西醫防蚊止癢攻略
勢必止蚊叮止痕癢
夏季,正值蚊子活躍時期,亦是「惹蚊」人士困擾之時,皆因防蚊措施稍有不足,蚊子便有機可乘!為免大家今個夏季,四肢被蚊叮到又紅又痕,今期特意請來中西醫,為大家全方位講解防蚊、止癢的護理方法,務求「不再身痕」。
文:敏/圖:洪志富
蚊子憑天然感受器獵食,在十多呎範圍內已能感覺到「獵物」氣味。然而,吸引蚊子的因素卻眾說紛紜。有些研究顯示,二氧化碳排放量大、乳酸、汗液、體溫較高、汗多等人士都比較誘蚊。對此,皮膚科專科陳厚毅醫生表示,何為誘蚊的「高危」一族難以有準確說法,但孕婦、年輕人、小朋友、較肥胖者、喝酒後及剛流完汗的人士一般都較受蚊子「歡迎」。
註冊中醫師王冰瑩則指出,從中醫角度來看,體質偏熱的人士容易成為蚊子攻擊的目標。至於形成體質偏熱的原因亦多種多樣,常見的有:睡眠不足、喜歡吃煎炸、辛辣、甜膩食品、情緒易怒、思慮過度等。
各類防蚊產品注意要項
要避免蚊叮,當然是塗沫驅蚊產品。常見的防蚊產品有蚊怕水、蚊怕貼、蚊香、電子驅蚊器等。不過在使用這些產品時,亦有不同事項須多加留意。
蚊怕水及蚊怕貼的主要成分是「避蚊胺」(N,N-diethyl-meta-toluamide,亦可稱為DEET),以干擾蚊蟲的觸覺器官來驅走蚊子。陳厚毅醫生說:「基於『避蚊胺』具神經毒性,使用過量會造成不同程度中毒症狀或副作用。所以『避蚊胺』的濃度約為10%最理想。」而使用蚊怕水時,應避免接觸眼睛、嘴巴及傷口四周。陳醫生更特別提醒,小朋友使用蚊怕水時,「避蚊胺」的濃度應在10%以下,兩個月以下的嬰兒及孕婦更要避免使用,免得該成分滲入體內引致中毒。
很多人會把蚊怕貼直接貼在肌膚上。可是,消委會曾作調查發現,蚊怕貼的驅蚊成分存於黏貼上;若直接貼在皮膚,有機會因「避蚊胺」而出現副作用。所以,還是貼在衣物上較為恰當。
蚊香方面,多含一種殺蚊蠅的農藥「菊酯」及添加劑,燃燒時會排放有毒物質,不利人體健康。故使用時要放置通風口(室內使用時,人畜要先離開屋子,關閉門窗),遠離食物,且不宜長期、大量使用。
至於電子驅蚊器,據消委會2012年一項調查發現,市面上部分電子驅蚊器的功效仍然成疑。
不過,王冰瑩醫師補充,不論使用任何一種防蚊產品,使用後都一定要用肥皂清潔塗抹防蚊液的部位,以免藥性殘留;噴灑防蚊液的衣物,也要另外洗滌。
小心蚊蟲叮咬致病
蚊子為了使吸取血液保持液體狀,在吸血的同時,還注入它們的唾液,當中包含能中和人體血小板的抗凝結劑。而人體的免疫系統因受這些異體物質刺激而出現即時敏感反應——紅腫、痕癢、發炎等現象。幸而,這些敏感反應在正常情況下會慢慢消退。
除了出現紅腫及痕癢外,被蚊蟲叮咬亦有機會患上傳染病,如日本腦炎、登革熱及瘧疾等。因此,若不慎被蚊蟲叮咬,患處的紅腫情況加劇、變硬,甚或有不正常的痛楚、痕癢,甚至發燒等,就要盡快求醫治理。
流言蜚語逐個解Q&A
在網上,被蚊叮的原因、止癢的方法千奇百怪,到底是否屬實?
O型血人士最「吸蚊」?
陳厚毅醫生指,目前仍沒有相關研究證明蚊蟲叮咬與血型是否存有關係,故無法證明O型血的人容易被蚊子咬。
夏天特別「吸蚊」?
很多人以為蚊子只在夏季出動。其實蚊子並沒有規律性的出沒時間,任何時間、任何季節都有蚊子。只是夏天天氣比較悶熱、多雨,才導致蚊子出沒比較多和活躍。
驅蚊產品能與化妝品、香水共用嗎?
陳醫生表示,化妝品或香水本身都混有吸引蚊子的香味,還是少用為妙。註冊中醫師李廣冀則指出,驅蚊水不宜和防曬霜或其他香水混用。因為驅蚊水的成分主要是驅蚊胺和酒精,混用會降低甚至完全抵消驅蚊效果。
日常防蚊全方位DIY
預防勝於治療,日常在家可多花心思,亦能做到防蚊防蟲的效果。王冰瑩醫師為大家推介植物驅蚊和喝茶降溫的驅蚊方法。
植物驅蚊法:一些植物具有濃烈的氣味,讓蚊蟲敬而遠之。常用的驅蚊蟲植物,包括:天竺葵、香茅草、七里香、薄荷、小茴香、九層塔、薰衣草等。大家不妨在門窗附近或陽台中擺放一兩盆,但是驅蚊僅限於植物附近範圍,除非廣泛種植。
可是,大家在種植期間,亦要留意盆栽的積水,否則反令蚊蟲滋生。
喝茶降溫驅蚊:
出席戶外活動解渴時,可以茶水代替高糖的果汁或汽水,以免血糖升高、熱量增加,惹來蚊子垂涎,減低被蚊子看中的機會。以下一款防蚊茶,可以試用:
翹菊防蚊茶:
材料:連翹3錢、菊花3錢、甘草錢半、薄荷錢半。
做法:把連翹、菊花和甘草加3至4碗水一齊煮10分鐘,倒出茶水,加入薄荷泡2分鐘,涼後即可代茶飲用。
功效:解毒泄熱。
用法:可在出席野外活動前2-3天飲用,每日一劑。
注意:脾胃虛弱者不宜多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