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女士,兩年前開始腰痛,自述為突發性,引痛左腿外側,於去年7月中到大窩口診所就診。
「行走不能超過10分鐘,坐也不能太久,很辛苦。」她曾有一段長時間做過物理治療,一星期兩次,堅持了差不多九個月,但效果不大,「姑娘說可以試試看中醫,因為知道你一向都有很多針灸整筋病患取得效果,所以提議我來找你。」
她來訴:「去年四月確診,第四腰椎椎間盤突出」,並訴說2003年曾有跌傷尾骨史,「當時沒有太大痛楚,也就沒有理會。」
「當時不痛,不代表不需要治理。身體任何部位扭挫傷,就算看跌打後痛楚消失了,也應該徹底把收緊的肌肉筋膜放鬆,因為突然的扭挫傷,身體出於保護機制,肌肉及筋膜會收縮,如果之後沒有得到放鬆,以後可以出現嚴重後遺症。」
檢查譚女士兩側腰肌,邊高邊低,肌力明顯失衡。而且,骶骨到尾骨處,有明顯瘀色區塊,如兩個巴掌般大小,顯示該區塊長年累月血供不足。
譚女士腰部~兩邊肌肉失衡 病灶附近有明顯瘀色區塊 提示該部分長期血供不足
「我常常有頭側部頭痛,小腿經常抽筋,因為疼痛,影響到睡眠也不好。平日走路不到10分鐘,就感覺腰腿疼痛,必須坐下休息。」
她腰患會影響到頸椎,使頭部血供不足,加上久病則瘀,不通不榮則痛。
「你這種情況,可以用針灸疏解痙孿的肌肉,然後用手法徹底放鬆緊縮的肌肉。只要肌肉放鬆了,腰部壓力減輕,疼痛就會減輕或消失。」兩診過後,她左邊腰痛減輕,雙腿仍然經常抽筋。
但因為她怕針,所以第三診開始改為整筋加中藥治療。從她的第一腰椎左側附近,可找到異常筋結,壓痛非常,是長期腰肌緊張勞損所致,我先要解開這個部分,然後解下腰以及骶骨的筋結,她當然大喊疼痛,尤其小腿後側肌肉,繃緊的地方不少。整筋過程只是二十分鐘,但她已經痛到出冷汗,到中段要稍稍休息才能繼續。
譚女士的舌苔極為厚膩,為濕重之像,我開藥三劑:「濕氣極重,當以化濕通絡為主。」久病必瘀,看她骶尾皮膚的瘀塊就知道,所以又加上活血祛瘀及少許補肝腎藥物,著她以隔天服用。內服中藥可疏通經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局部細胞的代謝能力,能改善相關症狀。
以後治療一星期一次,包括二十分鐘整筋,以及開三服中藥。
到一個月後,第四診來訴:「腰痛減去五成。頭側痛、小腿抽筋及睡眠情況等都有改善。」
第十診來訴:「各方面都改善了,但頸部較為疲倦。」其實她的肩頸也有問題,因為腰骶肌肉緊張,相應頸肩部分也會收緊;只是以前腰腿痛嚴重,疼痛感覺把肩頸問題蓋過了,現在腰肌隨著治療漸漸被鬆開,肩頸部的症狀就浮現出來。要徹底治療,也該兼顧肩頸部位。
第十診後她自覺大有改善,要求嘗試兩星期做一次治療。每次治療都是整筋,加上隔天服用中藥。期間我替她調整腰骶及頸肩。
可能因為這個腰腿痛曾經給她極大困擾及痛苦,所以這一年來她一直堅持治療,風雨不改。
直至今年七月二十六日,她來診問:「醫師,我現時的情況,可不可以暫停整筋,只服用中藥呢?」我認為可以嘗試,依舊隔天服藥。
八月九日來診,訴說情況理想,建議繼續兩星期來診一次,開六劑中藥,隔天服用一段時間,作為保健及鞏固治療。
腰椎間盤突出者,急性發作期內應絕對臥(硬板)床休息。約八至九成患者經過系統的非手術治療能取得良好效果,一般來說,除非出現外科手術的適應症,否則可先嘗試保守治療,如針灸、推拿、藥物等綜合療法,以改善局部血供,緩解肌肉痙孿,擴大椎間隙及椎間孔,消除無菌性炎症及水腫,達到治療目的。當疼痛緩解後,可做適當的伸展運動,平日注意改善不良生活習慣及姿勢,例如腰背部受冷風、彎腰拾物或負重,以及適度控制體重等,均可有效防止復發。
和生中醫藥坊 王冰瑩 註冊中醫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