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訊》又跟大家見面了。這期除了診所最新消息外,還有幾個醫案跟大家分享。在此順帶提醒大家,本年三伏天灸將於7 月18 日開始(欲知詳情請按此),未完成療程的人士請留意貼藥日期,盡早預約。如不能在特定日子中貼藥的人士,也可在該日前後貼藥,如有疑問,請致電王冰瑩醫師查詢。
(動畫版–按左下角可全屏看)
[book id=’8′ /]
本實施將於 2024年1月1日開始 調整收費~謝謝關注!
大家好!本年度夏灸現已開始接受報名,詳情如下:
大家好!夏灸將至 ~ 平日容易感冒 ,怕冷 ,或患有哮喘 ,氣管敏感 …
21號中午舊病號蔡先生來電,訴說自己「中招」,確定診斷新冠,自己行在家 …
大家好! 2021冬灸即日接受報名, 詳情如下~ &nb …
5 月 23
專訪題目: 拆解聲沙之謎 聲帶護理保靚聲
報導報刊: 《香港商報》(「Sunday life 健康」版)
刊登日期: 2013年9月1日
註冊中醫師王冰瑩指,清音丸是由清代《驗方匯集》中的「清音丸」加減化裁而來,主要成分大致是訶子肉、烏梅肉、川貝母、天花粉、葛根、甘草等清熱潤肺、生津利咽之類的藥物。
但是中醫講求辨證論治,同一個病會因應不同情況、證型,須用不同的藥物甚至方法去治療。所以,在未辨清證型時,切勿胡亂服藥,以免加重病情,造成日後治療困難。 王醫師為讀者提供湯方,讓初感喉部乾痛的人士用以紓緩咽喉乾痛
桑菊利咽方:
材料:菊花、桑葉、杏仁、連翹、玄參、薄荷、桔梗、生甘草、鹹竹蜂5隻。
做法:先將藥材加水煲40分鐘,然後倒出藥液,加入搗碎的鹹竹蜂浸泡10分鐘,即成。
適應症:初起咽乾疼痛、紅腫,伴有發熱、惡寒、頭身痛等症狀。
原圖稿: (請點擊放大)
[相關文章] 慢性咽炎(慢喉痺)
5 月 03
去年舊病案一則──
盧先生,由他妹妹介紹來診。
「醫師,我咳O左好耐,好辛苦!」原來盧先生在雷雨警報當天,騎摩托車出差,淋雨後回家開始感冒,之後看西醫,發熱惡寒症狀消退,但一直咳嗽至今。 「晚上咳醒好幾次,咳到心口、小腹都扯著痛。根本不能入睡。早上試過咳到暈。」他這次發病用了6次抗生素,也曾經用擴張氣管藥,但都不能把病情減輕。
「痰的顏色和質地如何?」摸其脈,主要是沉脈,兩關浮,脈偏緩。脾肺偏虛。
「平日有胃痛嗎?」 「胃氣很厲害。」中醫認為五臟六腑皆令人咳,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由問診印證,盧先生平日好吃冷飲,傷及脾胃,此點脈象也有反映。
盧先生這次咳嗽,乃由於外感而起,在大雨下戶外工作,寒濕驟從皮毛入侵,以致肺失宣肅,胸悶,咳逆;肺氣通調水道的功能受阻而生痰濕,加上脾失健運,使痰濕久滯難排,久咳不癒。摸脈時我又注意到他兩手冰冷如水濕。
「平日都是怕冷,容易出汗嗎?」 「汗較多,時常手腳凍。」可見其平日陽氣偏虛,腠理不固,故津液容易外溢。
「你的情況是因為淋雨,肺傷於寒所致。我替你溫肺化飲止咳,先吃3服藥。三天後再來覆診吧!但緊記,要戒吃生冷、刺激、煙酒、甜食。」
三天後來診,訴說:「痰較易出,胸腰痛已大減。」前方有效,大致守方,再進4劑。四天後來診,咳嗽已大減,沒有胸腰痛。咽癢如有痰梗塞,稍稍調整藥方,加半夏厚樸湯,再進3劑。
本來囑咐他三天後再來診。三天後接到他來電:「醫師,我已經完全沒有咳嗽,今天就不來診了,謝謝妳!」
總共服藥10劑,愈。
其實如他這樣的感冒咳嗽,早點來服中藥,就不用受欬逆之苦。要知道,肺屬金,為腎之母,咳久不單傷肺,也會傷腎氣,使元氣大傷,所以有咳者,不可輕視,應及早治理。大眾相信西藥效速,但其實中醫在治理咳嗽、哮喘等疾病,早已累績起非常豐富的經驗,而且不是單單止咳化痰,而是針對個別體質差異去調理,這點是中醫的強項。
順帶一提,肺為五臟六腑的第一關口,因為位於胸腔,覆蓋五臟六腑之上,位置最高,有「華蓋」之稱。肺外合皮毛,主呼吸,與大氣直接相通,故外邪侵犯人體,無論從口鼻吸入,還是由皮膚侵襲,首先犯肺。肺為「嬌臟」,不耐寒熱,只要受寒受熱就容易出狀況。
中醫強調,「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正氣不足所以容易受邪所侵。平日要注意保養,尤其不要貪涼飲冷,出汗後不要立刻吹風,要切底抹乾──好好保存體內正氣,就可減低受邪機會,就算受邪後也會較快痊癒。
[相關病案]
[相關文章]
4 月 27
鄧先生,欖球愛好者,3年前因打球肩關節受傷,照X-Ray無異常,因為肩關節不舒,他曾進行跌打治療,並持每周進行2次物理治療,堅持了數個月,但不久肩關節再次受傷,證實為肩關節唇撕裂,經手術放釘固定後,發覺肩關節活動力不復從前,曾進行多次理療,效果不顯。
鄧先生從網站得知我專治療痛症,於2月25日來診。當時他右手舉起向後伸展時不舒,明顯牽扯感,右肩關節手術傷口附近有深層壓痛感。我認為此是因為他運動受損,氣血不利,加上手術後氣血更為損傷,局部經絡受損,日久瘀滯,出現疼痛不舒之況。
肩部前後均可見手術創口
「你這種情況,應該施行針灸,因為手術關係,把肩膀局部的骨肉筋脈都截斷了,當有粘連或錯筋情況,針灸可疏通局部經絡的瘀滯。」
「需要吃藥嗎?」
「要。」他雖然是業餘運動員,只有二十來歲,體格看上去很壯健,但也因為過度運動及屢次受傷的關係,筋骨出現很多勞損,而且他說自己特別怕冷,加上舌脈合參,當以補益兼以祛瘀為要。中醫認為,肝主筋,腎主骨,氣血周流濡養筋脈,任何筋骨急慢性筋骨損傷都必定阻滯經絡、影響筋骨氣血周流,動用肝腎精氣去修復,終會損及肝腎精氣。針灸後,經氣受到激發,氣血流通,人體需要更多能量去修補局部勞損的部位。針灸後服用中藥,一方面能補充氣血、補益肝腎,另方面又能化瘀,把因為筋骨勞損而積滯已久的廢物排出。
「醫師,我隨妳決定吧。」遇上鄧先生這種無條件信任醫師的患者,我當然高興,因為醫患間的信任,是治療的大前提,有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以我的經驗所得,若說「信任醫者是治療成功的一半」,也不為過。
第一次針灸,一貫的整體調整,因為局部氣血不暢瘀滯,日久必然累及其他部位,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我發覺鄧先生的腰部也相當繃緊,腰部有肝俞穴、腎俞穴,肝腎均與軟組織傷患密切相關,故也取腰背穴位,全身調整外,重點針刺肩關節部位,之後開中藥2帖,以補氣血肝腎,化瘀續筋為基本。
果然,第二次來診表示,第一次針藥後,肩部按痛範圍縮小,而且按痛程度減少5成。
第三次來診,訴說情況與二診差不多,這次我建議仰針,以作平衡,連服3劑中藥,守前方。
第四次來診,訴說舉手已無扯痛感,但肩關節手術創口位置附近仍有深在壓痛。
第五次來診,表示肩關節按同只餘下2至3成。雖然進展良好,但我認為他這是手術後遺症,創傷部位較為深在,因為錯筋太久,要博亂反正,得用非常方法,故用追針的方法,刺激肌肉復位。追針做了幾次,隔天服用補益肝腎氣血、活血祛瘀中藥善後。
鄧先生共針10次,最後一次來診表示,肩關節基本上已無按痛或不舒感。
手術是一種傷害性較大的「治療方法」。中醫強調「整體觀」,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各部分裡裡外外的組織,相互關聯,密不可分;切割式的手術,對整體是一種暴力侵犯,任何手術,必定損害人體局部經絡及氣血,很大機會出現後遺症狀,例如組織粘連、錯筋、經絡阻塞、瘀血積滯等,若不妥善處理,日久可損傷人體元氣,加速身體退化或衍生其他健康問題。所以,手術後當身體漸漸恢復元氣,盡快進行適當的針灸或中藥調理,可有效預防或減低手術後遺症的機率。
[相關病案]
[相關文章]
4 月 16
膝關節疼痛,多見於長者、扁平足患者、膝關節勞損者。
針灸對於膝痛,通常可取血海、梁丘、足三里、陽陵泉等穴位。由於膝關節疼痛多伴有腳部肌肉失衡或腰部勞損,所以臨床當斟酌實際情況,辯證取穴,才能得到最佳治療效果。
膝關節疼痛~針灸示範(一)
[youtube=http://youtu.be/Az6tJ0k6Rcg]
膝關節疼痛~針灸示範(二)
[youtube=http://youtu.be/U_cOU40dDtE]
膝關節疼痛~針灸示範(三)
[youtube=http://youtu.be/op2-yFAPsBs]
[相關病案]
[相關文章]
4 月 15
好消息~ 和生中醫藥坊的手機應用程式(APP)已經研發成功,現在可供各方下載。 下載APP後,大家診隨時可在手機上看到診所之最新保健文章及消息~歡迎各位下載。
下載方法有三個:
1.在Google play打「和生中醫藥坊」字樣搜尋,然後下載軟件。 或
2.直接按連線: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com.andromo.dev311999.app296120 或
3.用手機掃瞄以下QR code,即可去到相關頁面。
~在此鳴謝開發此軟件的和生之友──葉先生。
4 月 14
落枕穴是治療落枕的特效穴位,位置在手背面。落枕後邊按壓此穴位,邊活動頸部,有助放鬆收緊的頸部肌肉。針灸此穴位,對落枕有顯著的療效。病情嚴重者,可適當配合手法推拿,放鬆肌肉。一般1至2次可以痊癒。
針灸手法示範:
[youtube=http://youtu.be/8nV8fXgSv9o]
[相關文章]
[相關病案]
4 月 13
課堂上各學員在王醫師指導下,積極練習手指拔伸牽引(拉筋)法,針對治療彈響指、橈骨莖突腱鞘炎、腕管綜合徵、類風濕或手指勞損或挫傷、手指僵硬等。
[相關病案]
[相關文章]
4 月 12
© 2025 和生中醫藥坊.
Made with by Graphene The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