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先生,欖球愛好者,3年前因打球肩關節受傷,照X-Ray無異常,因為肩關節不舒,他曾進行跌打治療,並持每周進行2次物理治療,堅持了數個月,但不久肩關節再次受傷,證實為肩關節唇撕裂,經手術放釘固定後,發覺肩關節活動力不復從前,曾進行多次理療,效果不顯。
鄧先生從網站得知我專治療痛症,於2月25日來診。當時他右手舉起向後伸展時不舒,明顯牽扯感,右肩關節手術傷口附近有深層壓痛感。我認為此是因為他運動受損,氣血不利,加上手術後氣血更為損傷,局部經絡受損,日久瘀滯,出現疼痛不舒之況。
肩部前後均可見手術創口
「你這種情況,應該施行針灸,因為手術關係,把肩膀局部的骨肉筋脈都截斷了,當有粘連或錯筋情況,針灸可疏通局部經絡的瘀滯。」
「需要吃藥嗎?」
「要。」他雖然是業餘運動員,只有二十來歲,體格看上去很壯健,但也因為過度運動及屢次受傷的關係,筋骨出現很多勞損,而且他說自己特別怕冷,加上舌脈合參,當以補益兼以祛瘀為要。中醫認為,肝主筋,腎主骨,氣血周流濡養筋脈,任何筋骨急慢性筋骨損傷都必定阻滯經絡、影響筋骨氣血周流,動用肝腎精氣去修復,終會損及肝腎精氣。針灸後,經氣受到激發,氣血流通,人體需要更多能量去修補局部勞損的部位。針灸後服用中藥,一方面能補充氣血、補益肝腎,另方面又能化瘀,把因為筋骨勞損而積滯已久的廢物排出。
「醫師,我隨妳決定吧。」遇上鄧先生這種無條件信任醫師的患者,我當然高興,因為醫患間的信任,是治療的大前提,有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以我的經驗所得,若說「信任醫者是治療成功的一半」,也不為過。
第一次針灸,一貫的整體調整,因為局部氣血不暢瘀滯,日久必然累及其他部位,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我發覺鄧先生的腰部也相當繃緊,腰部有肝俞穴、腎俞穴,肝腎均與軟組織傷患密切相關,故也取腰背穴位,全身調整外,重點針刺肩關節部位,之後開中藥2帖,以補氣血肝腎,化瘀續筋為基本。
果然,第二次來診表示,第一次針藥後,肩部按痛範圍縮小,而且按痛程度減少5成。
第三次來診,訴說情況與二診差不多,這次我建議仰針,以作平衡,連服3劑中藥,守前方。
第四次來診,訴說舉手已無扯痛感,但肩關節手術創口位置附近仍有深在壓痛。
第五次來診,表示肩關節按同只餘下2至3成。雖然進展良好,但我認為他這是手術後遺症,創傷部位較為深在,因為錯筋太久,要博亂反正,得用非常方法,故用追針的方法,刺激肌肉復位。追針做了幾次,隔天服用補益肝腎氣血、活血祛瘀中藥善後。
鄧先生共針10次,最後一次來診表示,肩關節基本上已無按痛或不舒感。
手術是一種傷害性較大的「治療方法」。中醫強調「整體觀」,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各部分裡裡外外的組織,相互關聯,密不可分;切割式的手術,對整體是一種暴力侵犯,任何手術,必定損害人體局部經絡及氣血,很大機會出現後遺症狀,例如組織粘連、錯筋、經絡阻塞、瘀血積滯等,若不妥善處理,日久可損傷人體元氣,加速身體退化或衍生其他健康問題。所以,手術後當身體漸漸恢復元氣,盡快進行適當的針灸或中藥調理,可有效預防或減低手術後遺症的機率。
[相關病案]
[相關文章]
肩關節周圍炎
身體的警報訊號——解構疼痛
預防勝於治療──「針灸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