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力失調過度活躍症」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俗稱「過度活躍症」或「兒童多動症」,是一種輕微腦功能障礙綜合症,多見於兒童;中醫認為屬於「躁動」、「健忘」等範疇,主要由於先天不足,後天失調,以致逐漸形成臟腑功能失常,陰陽失調而發病。
[病因病機]
「專注力失調過度活躍症」約在6歲前起病,患病者男孩多於女孩。本病病因尚未清楚,目前提出的有:
1﹒遺傳:如病孩家庭成員中年幼時有相同情況的佔2-3成。
2﹒腦部損傷:如圍產期窒息、顱內出血、中樞神經系統感及外傷後。
3﹒腦內神經地遞質的代謝障礙:多數過動兒腦中的化學物質有失衡的現象,例如多巴胺和血清素的分泌均較常人為低。多巴胺負責傳遞腦部發出的訊息,與運動功能、注意力和記憶相關。血清素則可影響情緒的控制、睡眠及攻擊行為。
中醫認為,兒童處於生長發育期,生機蓬勃,屬純陽之體,陽氣偏盛,相對來說也呈現陰不足的現象。陰陽協調是人體保持神志正常的必要條件,如果神不寧,魂不安,意不固,志不堅,就會出現神志異常的表現。
[臨床表現]
1﹒多動多語,變化莫測:小兒時期尤為明顯,隨年齡增長,過度活躍現象逐漸減少。
2﹒注意力不集中:主動注意減弱,被動注意亢進;容易分心。
3﹒學習困難:患兒智力一般都正常或接近正常,但注意力不集中,可造成學習困難,部分患兒記性較差,讀寫困難,缺乏組織能力,表達困難,社交能力低落等。
4﹒認知功能障礙:個別表現為不能區別左右,或有倒寫、倒讀,或有聽力低下。
5﹒行為問題:自制力不足、衝動任性,煩躁易激動,情緒不穩,提出的要求必須立即得到滿足,否則就會產生情緒反應;做事易拖延,缺乏耐性。
6﹒體格檢查無明顯的神經統陽性體徵,個別有動作不協調的表現。
以上特徵至少持續6個月以上者須加注意。一般而言,輕度的ADHD的症狀會隨著兒童長大而減退,但有些中、重度的ADHD之注意力渙散及自制力弱等症狀則會延續到青少年及成年期。
[常見証型]
1﹒腎陰不足証:衝動任性,神志渙散,爪甲不榮,五心煩熱或面頰發紅,舌紅,苔少,或無苔,脈細數或弦細數。
2﹒心脾氣虛証:神思渙散,注意力不能集中,神疲乏力,食差, 形體消瘦或虛胖,多動而不暴戾,多語而激昂,健忘,失眠,多夢,語言遲鈍,舌淡,苔少或苔薄白,脈虛弱。
3﹒濕熱內蘊,痰火擾心:多動多語,煩急多怒,衝動任性難以制約,神思渙散注意力不能集中,胸悶納呆,痰多口苦,口渴多飲,便乾溺赤,苔黃膩,脈滑數。
[治療方法]
「專注力失調過度活躍症」主要表現為注意渙散、過度活躍、衝動任性、情緒不穩和學習困難,智力一般沒有問題。中醫治療本病時多以針藥並施,以能全面調理兒童體質,並改善睡眠不佳遺尿、汗多、易驚等相關症狀。
1﹒中藥治療:
根據中醫辨證論治的理論,兒童多動症是以虛証和裏証為主,是虛為本,實為標。中藥治療仍以辨証論治要,主要為培補肝脾腎,寧心安神,或清熱或祛痰,標本同治。
2﹒針灸治療:
主穴:內關、太衝、大椎、曲池。
配穴:注意力不集中加百會,四神聰、大陵;行為表現活動過多配心俞;情緒不穩加神庭、膻中、照海;瀉法,隔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
3﹒耳穴治療:
腦幹、皮質下、腎等,丸壓法,每周2次,左右耳交替,每天按壓5次,每次1分鐘;15次為一療程。
4﹒行為治療:
陽性強化:達到要求後給予讚揚或物質獎勵;當出現不良行為後,家長表示不快或對其不良行為不予理睬。平日注意幫助患兒建立新的、良好的行為。獎懲的方法要配合個別差異,以做到確實有效,要以鼓勵為主。對孩子提出各項要求時語句要簡短清晰,指示明確。
5﹒家庭治療:
家裏有多動症患兒,也常常會導致家長與子女間關係緊張,故在採取防治措施時,其他家庭成員宜接受諮詢。
[日常調護]
1﹒平日安排適度的體育活動,以疏泄孩子過剩的精力,並加強協調性訓練。
2﹒生活規律化:家長督促患兒遵守作息制度;在兒童吃飯、做作業時,家長要控制環境,讓他們能專注於完成手頭上的工作,以培養患兒的專注力。
3﹒注意飲食:兒童多動症患者忌食含有水楊酸鹽類的食物,如番茄、蘋果、橘子和杏子水果。有研究指出,飲食中的一些香精、胡椒油等調味劑的食用與多動症的引發有關,例如可樂、果子露及即食麵等具添加劑調味劑的各種食品。高糖飲食也可以引起多動症。高糖飲食會使兒茶酚胺等神經遞質分泌不足,從而引起多動。應盡量避免使用含鉛食具,不吃受到鉛污染的食物,像貝類、爆米花等,也不要飲用含酒精的飲料,以免促進消化道對鉛的吸收。
患兒還宜多食富含卵磷脂和B族維生素的食物,食用蛋黃、豆製品、全穀類、魚、蔬果等,對多動症兒童也是有益的。
▲相關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