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突出症

 

腰椎間盤突出症」 是指因腰椎間盤退變、損傷,髓核突出,壓迫、刺激神經根、馬尾神經或脊髓而引起一系列症狀的疾病。本病屬於中醫「痹証」 或 「腰腿痛」 等範疇。

本病為臨床上引起腰腿痛的常見病,好發於20-40歲之間:
其中腰4-5及腰5-骶1兩個椎間盤突出發生率最高。這是腰骶部活動大,處於活動的脊柱與固定的骨盆交界處,所受應力最大,椎間盤易發生退變的緣故。

 

 

【病因病機】
本病的基本病因是椎間盤的退行性改變,其中2/3患者有輕重不同的外傷史。椎間盤負責連接椎體,每個椎間盤由纖維環、髓核、軟骨盤三個部分組成,具有穩定脊柱、緩衝震蕩的作用。髓核在幼年時呈膠凍樣,但隨年齡增長,其含水量逐漸減少,變得脆弱易碎;日常生活工作中,椎間盤不斷遭受脊柱縱軸的外力作用,不斷發生退行性變,椎間隙變窄,周圍韌帶鬆弛,或產生裂隙,形成腰椎間盤突出的內因。
椎間盤日常所受的擠壓力很大,特別是下腰部,易發生退行性變化,缺乏血運,修復能力大幅度減弱,若再加上外傷、不良體位或著涼等因素誘發,局部肌肉和韌帶緊張痙攣,失去平衡,椎間盤內壓升高,促使已退變的纖維緩破裂髓核突出而發病。

 

【臨床表現】
1. 腰腿痛:腰腿痛症狀的反復發作是本病的特徵之一。患者腰痛並向下肢放射痛,為本病的典型症狀,往往也是最早出現的症狀。疼痛常因腹壓增高,如咳嗽、排便等動作而加重;牽拉神經根的動作,如步行、彎腰等也會使疼痛加劇,臥床休息可使疼痛減輕。中央型突出造成馬尾神經壓迫症狀為會陰部麻木、刺痛、二便功能障礙,陽痿或雙下肢不全功能癱瘓。少數病例起始症狀是腿痛,而腰痛不甚明顯。
2. 感覺異常:患肢可出現麻木、感覺過敏、發涼、灼熱等。這與感覺神經纖維和交感神經纖維受刺激有關。
3. 間歇性跛行:此症狀與突出物壓迫脊髓靜脈叢和擠佔椎管容積有關。
4. 其他:會陰部感覺異常、二便失調、性功能障礙等脊髓損傷的症狀。

 

【檢查】
1. 腰部畸形,脊柱生理曲度改變:腰肌緊張、痙攣,腰椎生理前凸減少或消失,甚至出現後凸畸形;有不同程度的脊柱側彎。
2. 腰部壓痛和叩痛:突出的椎間隙棘突旁有壓痛和扣擊痛,能觸及筋結,壓痛可向同側下肢放射。
3. 腰功能受限。
4. 皮膚感覺異常:神經根所支配區域的皮膚感覺異常,早期多為皮膚過敏,漸而出現麻木、刺痛及感覺減退。
腰3、4椎間盤突出,壓迫腰4神經根,引起小腿前內側皮膚感覺異常;
腰4、5椎間盤突出,壓迫腰5神經根,引起小腿前外側、足背前內側和足底皮膚感覺異常;腰5骶1椎間盤突出,壓迫骶1神經根,引起小腿後外側、足背外側皮膚感覺異常;中央型突出則表現為馬鞍區麻木,膀胱、肛門括約肌功能障礙。
5. 腱反射改變:腰3-4椎間盤突出可使膝腱反射減弱或消失;腰5骶1椎間盤突出可使跟腱反射減弱或消失。
6. 肌力下降:受壓神經之配的肌肉肌力下降,肌肉萎縮。
7. 屈頸是驗、頸靜脈壓迫試驗陽性。
8. 直腿抬高試驗,加強試驗陽性。
9. 股神經牽拉試驗陽性。
10. 壓頸試驗陽性。
11. 拉塞克氏徴陽性。

 

【常見証型】
1. 氣滯血瘀証:腰腿刺痛,痛有定處,拒按。腰部活動明顯受限。舌紅或有瘀斑,脈弦。
2. 風寒濕痹証:腰腿痛重,遇冷則加重,得熱則緩。舌淡苔白,脈沉。
3. 肝腎不足証:腰膝痠軟,肢體發涼無力,少氣懶言,脈沉細。或五心煩熱,舌紅少苔,脈弦細。

 

【治療方法】
以手法治療為主,配合針灸、中藥、伸展運動等治療。
1. 中藥治療:
辨証而治,急性期以祛散風寒,通脈祛瘀,舒筋止痛為主,恢復期以補肝腎,強筋骨為主。
2. 針灸治療:
以除濕散寒,補腎益氣,通經止痛為原則。
主穴:腎俞、腰眼、委中。
配穴:寒濕重加腰陽關,血瘀加水溝、腎虛加三陰交、命門。
隔天1次,每次留針20-30分鐘,10次為一療程。可加火罐提高療效。
3. 手法治療:
觸診找出病灶,以手法整理,拆開筋結、揉按壓痛點,以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解除局部肌肉痙攣。若有盆骨歪斜,足部畸形者,配和結構復整手法治療,使肌肉恢復平衡,以整復下肢為主。

 

【日常護理】
1﹒臥床休息:急性期應嚴格臥硬板床3週,手法治療後亦應臥床休息,以減輕體重對椎間盤的壓力,從而使椎旁肌肉松馳,使輕度突出的髓核復位。
2﹒運動治療:疼痛減輕後,應注意加強鍛煉腰背肌,以鞏固療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有效的、針對性的伸展運動及肌力鍛鍊,放鬆痙攣之肌肉,增強腰腿力量,有利於腰腿的平衡穩定。。
3﹒避免久坐、久站、腰部過度屈曲、勞累或受風寒。
4﹒注意日常姿勢,尤其彎腰搬物姿勢要正確,避免腰部損傷。

 

▲相關病案:

腰椎間盤突出症──手法整筋加中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