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又稱為「頸椎綜合癥」、 「頸肩綜合癥」;是指因頸椎間盤退變、椎骨增生及其繼發性改變刺激活壓迫鄰近組織而引起一系列症狀的疾病。頸椎病的症狀近似中醫的「痹证」、「痿证」 「頭痛」、「眩暈」、「項強」等。現代醫學根據不同的病理變化導致不同的臨床體徵和症狀,把頸椎病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神經根型:
<病因>:病變主要在神經孔周圍,相應的脊神經受到刺激或擠壓所致。本型病發率最高。
<臨床症狀>:以頭、頸、肩臂、手的痛麻為主,可伴有頭頸部的僵硬、活動受限、肩臂手部痠沉無力等症狀。
<檢查>:
頸部功能受限,後伸時疼痛加重。頸部病椎棘突旁或肩胛骨內上角部有明顯壓痛,可觸及根結。頸椎間孔擠壓試驗陽性。臂叢牽拉試驗陽性。
C4-5椎間隙病變,使C5神經根受刺激,可見肱二頭肌肌力下降、萎縮,肱二頭肌腱反射減弱或消失;C6-7椎間隙的病變,C7神經根受刺激,可見肱三頭肌肌力下降、萎縮,肱三頭肌肌腱反射減弱或消失;C7-T1椎間隙的病變,C8神經根受刺激,可見手內在肌力下降、萎縮。
皮膚感覺異常:枕部皮膚感覺異常,提示C2,3,4神經根受壓;肩部及前臂橈側皮膚感覺異常,提示C5神經根受壓;拇指、食指和虎口皮膚感覺異常,提示C6神經根受壓;中指皮膚感覺異常,提示C7神經根受壓;小指及小魚際皮膚感覺異常,提示C8神經根受壓。
2﹒椎動脈型:
<病因>:頸椎的病變質接壓迫或間接刺激椎動脈,造成椎動脈的狹窄或痙攣,導致椎動脈供血不足。這類患者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動脈硬化。
<臨床表現>:本型以頭暈頭痛、惡心嘔吐、頭頸旋轉時眩暈加重,甚至猝倒等椎動脈供應區腦組織缺血的症狀為主。平日可伴見失眠夢多,肢體麻木,持物落地等情況。
<檢查>:
頸部僵硬,轉頸實驗陽性。
3﹒交感型:
<病因>:本型主要為頸椎病變刺激了分布在頸脊神經根、脊膜、小關節囊上的交感神經結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狀。
<臨床表現>:頭痛頭暈,視物不清,瞳孔擴大,肢體腫脹或發涼或感覺異常,心悸,心前區痛,出汗障礙,平衡失調等。
<檢查>:
除頸椎病共有的一些體徵外,沒有特殊的體徵,故須與內科、耳鼻喉科及神經科的某些疾病相鑑別。
4﹒脊髓型:
<病因>:脊髓型病變主要在椎管的周圍,壓迫脊髓,也可因頸椎的病變刺激交感神經,反射性引起脊髓血管痙攣,使脊髓缺血造成傷害而發病。
<臨床表現>:本型以錐體束受壓的一系列症狀為主要臨床表現。脊髓單側受壓,可出現典型的Brown-Sequard症(同側的運動障礙和對側的感覺異常)。脊髓前側受壓,早期可出現雙下肢酸沉,軟弱無力,步態笨拙。後期逐漸出現痙攣性步態,行走不穩,如踩棉花感,部分病人胸腰部有束帶感,呼吸困難,甚至大便失禁,小便瀦留,肌力減弱,肌肉萎縮,痛覺減弱或消失。
<檢查>:
肌張力增高,肌力減弱,腱反射消失。
感覺障礙:各種感覺均有不同程度的障礙。但感覺障礙平面常與病變階段平面不一致,可成階段性分布。
病理徵陽性:霍夫曼徵陽性,巴賓斯基徵陽性,髕陣攣陽性,踝陣攣陽性。
5﹒混合型:在臨床上常常見到各型症狀和體徵摻雜出現的「混合型」。
【病因病機】
頸椎病主要致病原因為長期低頭工作,頸部筋肉勞損,而致氣滯血瘀,風寒濕邪則易侵襲,加上中老年人體質漸衰,肝腎之氣漸失亢盛,氣血虛弱,筋失榮養,筋骨懈惰,引起頸椎間盤退變而出現各種症狀。
【常見証型】
- 寒濕痹阻証:頭痛或後枕部疼痛,頸僵,轉側不利,一側或兩側肩臂及手指酸脹痛麻;或頭痛牽涉至上背痛,畏寒喜熱,頸椎旁可觸及軟組織腫脹結節;舌淡紅,苔薄白,脈細弦。
- 瘀阻絡証:頸項痛如錐刺,病勢纏綿,痛有定處,拒按,入夜尤甚,伴上肢麻木、頭暈欲嘔;舌黯,舌有瘀點,舌邊有齒痕,苔白滑膩,脈弦滑。
- 氣血不足証:頸部酸痛,或雙肩疼痛,伴眩暈,目痛或視物模糊,疲倦乏力,納差;舌淡胖,邊有齒痕,苔薄白而潤,脈沉細無力。
- 脾腎虧虛型:頸項酸軟脹痛,四肢倦怠乏力,或雙下肢軟弱無力,可伴頭暈,耳鳴;舌淡或有齒痕,或舌幹紅少苔,脈細弱或虛而無力。
- 肝腎不足証:頸項不舒、疼痛,伴眩暈頭痛,耳鳴耳聾,失眠多夢,面紅目赤;舌紅少津,脈弦。
【治療方法】
- 中藥治療:
頸椎病大致可分為虛、實兩端:虛証是肝腎虧損、氣血不足、不能養骨生髓所致;實証為頸部外傷、風寒侵襲、阻滯經絡所致;依照中醫學理,虛症宜益氣養血、補肝滋腎。實症宜活血化淤,通經活絡。根據「實則瀉之,虛則補之,瘀則通之,結則散之,寒則熱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的治療原則;一般來說,寒濕痹阻証,宜祛寒除濕,溫經通絡止痛。痰瘀阻絡証,宜健脾祛痰,活血通絡止痛。氣血不足証,宜益氣養血,活血通絡。脾腎虧虛証,宜健脾益腎。
2. 針灸治療:
主穴:頸夾脊、風池、天柱、大椎;再據頸椎病病理分型、辨證結果、循經部位分別選穴。
配穴:寒濕痹阻型加風府、風池、合谷、曲池;痰瘀阻絡加豐隆、血海、膈俞,溫灸脾胃俞;氣血不足加肺俞、足三里;肝腎不足加大杼,腎俞。
3. 整筋治療:
整筋對於頸椎病具有良好療效,能鬆解肌群痙攣及軟組織黏連,緩解症狀。具體手法有多種,例如按壓筋結(為痙攣的肌肉及筋膜),以解痙止痛。配合點穴手法,點按天宗、肩貞、肩井,曲池、合谷等穴位,由近至遠,以活血散瘀、理氣止痛。
4. 功能鍛鍊:
急性期應以「靜」為主,緩解恢復期,以「動」為主。由專業醫師指導,進行適當的展筋、鎮定練習。
【日常護理】
- 頸椎病重在預防。平時應注意作息姿勢及睡姿,糾正不良的姿勢習慣和睡眠體位,盡量避免單一姿勢工作時間過久。日常應加強鍛煉,增強體質,加強頸項部及上肢的功能鍛煉。注意保暖,勿貪涼喜冷。
- 患者可以熱毛巾或熱水袋熱敷痛處,改善血循環,緩解肌肉痙攣,消除腫脹以減輕症狀。本法可用熱毛巾和熱水袋局部外敷,最好是用中藥熏洗方來熱敷。但急性期病人疼痛症狀較重時不宜作溫熱敷治療。
- 頸椎病患者,尤其脊髓型頸椎病切忌重力按摩和復位,否則極易加重症狀,甚至可導致截癱。
- 功能鍛鍊:患者應將自我體療始終貫穿於整個療程,並伸延於康復後。可根據個別情況,選擇頸部操、自我按摩體療法,但必須注意要循序漸進。頸部運動以頸椎達到最大生理功能為度,但到位後須停留一分鐘或以上,以牽張肌肉韌帶,對於預防復發有良好效果。
▲相關病案: